1 / 8
文档名称: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27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allap 2016/10/5 文件大小:2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外电子按其能量的高低分层分布而形成不同的能级。因此,一个原子核可以具有多种能级状态。能量最低的能级状态称为基态能级(E0=0),其余能级称为激发态能级,而能最低的激发态则称为第一激发态。正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核外电子在各自能量最低的轨道上运动。如果将一定外界能量如光能提供给该基态原子,当外界光能量E恰好等于该基态原子中基态和某一较高能级之间的能级差△E时,该原子将吸收这一特征波长的光,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相应的激发态,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以后处于激发态,但激发态电子是不稳定的,大约经过10-8秒以后,激发态电子将返回基态或其它较低能级,并将电子跃迁时所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去,这个过程称原子发射光谱。可见原子吸收光谱过程吸收辐射能量,而原子发射光谱过程则释放辐射能量。核外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电子从第一激发态返回基态时所发射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发射线。由于基态与第一激发态之间的能级差最小,电子跃迁几率最大,故共振吸收线最易产生。对多数元素来讲,它是所有吸收线中最灵敏的,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通常以共振线为吸收线。。其分析原理是将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的蒸汽中被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后,测定发射光谱被减弱的程度,进而求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它符合吸收定律:( )0k lI I e????()0log l AI???? ??()其中:Kv为一定频率的光吸收系数,Kv不是常数,而是与谱线频率或波长有关,Iv为透射光强度,I0为发射光强度。据吸收定律的表达式,以I?~?和K?-?分别作图得吸收强度与频率的关系及谱线轮廓。可见谱线是有宽度的。谱线的宽度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类是由原子性质所决定的,例如自然宽度;另一类是外界影响所引起的,例如热变宽、碰撞变宽等。,当在一定温度下处于热力学平衡时,激发态原子数与基态原子数之比服从Boltzmann分配定律:/0 0iE kTi iN geN g??()可见,Ni/N0的大小主要与“波长”及“温度”有关。也就是说当温度保持不变时,激发能(h?)小或波长长,Ni/N0则大。但在AAS中,波长不超过600nm即激发能对Ni/N0的影响有限。同时随温度增加Ni/N0变大,且Ni/N0随温度T增加而呈指数增加。尽管原子的激发电位和温度T使Ni/N0值有数量级的变化,但Ni/N0值本身都很小。或者说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数远小于处于基态的原子数。实际工作中,T通常小于3000K、波长小于600nm,故对大多数元素来说Ni/N0均小于1%,可忽略不计。总之,温度对原子吸收分析的影响不大。二、仪器构成AAS仪器由光源、原子化系统(类似样品容器)、分光系统及检测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且有足够的强度、光源产生的背景小、稳定性好。一般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