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髂骨钉的临床应用.ppt

格式:ppt   大小:3,259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髂骨钉的临床应用.ppt

上传人:相惜 2022/2/24 文件大小:3.1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髂骨钉的临床应用.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髂骨钉的临床应用
整理课件
腰骶骨盆固定技术一直是脊柱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特别是关于如何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和融合率方面。在治疗腰骶椎部位因结核、肿瘤的破坏及老年骨质疏松伴脊椎退变性疾病等需要行病灶的清除、复位及内固定方面多数脊(CLIC 点至髋臼中心)示意图 3a. C 路径方向示意图,x 点为髋臼中心 3b. 路径长度及狭窄处髂骨厚度示意图:图中e、f 点距离为路径总长度,a、b 点距离为第一狭窄处厚度,c、d 点距离为第二狭窄处厚度
整理课件
图4 D 路径(髂后上棘PSIS 至髂前下棘AIIS)示意图4a. D 路径方向示意图 4b.路径长度及狭窄处髂骨厚度示意图: 图中e、f 点距离为路径总长度,a、b 点距离为第一狭窄处厚度,c、d 点距离为第二狭窄处厚度
整理课件
髂骨钉钉道的比较结果
通过对不同进钉点不同钉道的4 条路径进行测量分析,A、B、D 路径钉道长度相当, 但A 路径髂骨板厚度明显较B、D 路径大。A、C 路径髂骨板厚度无明显差异,但A 路径通道长度明显大于C 路径。由此可见, 以CLIC 为起点的钉道路径中以A 路径最长,髂骨板最厚,明显优于另外3 条路径,能够容纳相对最长最粗的髂骨钉
结果:A 路径即从CLIC 点到髋臼上缘方向的髂骨钉钉道路径最长且髂骨板最厚,能够容纳相对最长最粗的髂骨钉,又能承受的拉力最大,是最理想的髂骨钉钉道。
整理课件
髂骨钉钉道的选择
在髂骨钉临床应用中, 如何尽量避免术中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如何安全有效置入髂骨钉,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问题。目前存在较大争议无统一标准,Berry 等认为髂后上棘为最佳进钉点;Schwend 等认为应从髂后上棘下方进钉,Schildhauer 等认为髂后上棘稍上方进钉更为理想。国内有学者认为髂骨钉道从髂后上棘至髂前上棘存在直线骨性钉道通路,可以保证进钉安全性
整理课件
据解剖标本研究分析认为髂骨钉进钉位置在髂后上棘最为合理,此处既暴露方便又符合内固定力学方向。
操作时需先在髂后上棘用骨圆凿凿出足够骨质,形成一方形约 2 cm×2 cm 的骨槽容纳髂骨钉尾部,以避免髂骨钉尾部突出顶压皮肤引起局部疼痛,甚至形成溃疡,但需保留髂骨外板以防止内固定突出;
应选择万向(多轴)髂骨钉以便在脊柱两侧置棒,减少术中过多过度塑形弯棒操作。
常见的髂骨钉钉道的选择
整理课件
选用直径为 7~8 mm、长度为 7~8 cm 万向(多轴)髂骨钉沿钉道方向拧入拧紧,再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
选择合适长度的纵形连接棒,经预弯后将髂骨钉和其他椎弓根螺钉上的螺帽拧紧,拧紧前可通过撑开或加压来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然后安放横连杆。
采用髂骨进钉点骨松质、减压骨碎片结合异体骨行充分的后外侧植骨。
术后第 2 天开始下肢康复训练,第 7~14 天开始腰背肌等长收缩锻炼,3 周后在腰骶支具保护下离床活动。
整理课件
髂骨钉的直径和长度
由于人体中腰骶骨盆间所承受的力学载荷在全段脊柱中最大,故对用于其间的内固定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也提高,因此必须选择高强度的钉棒系统。
目前增强螺钉固定强度的方式有增加长度和直径、骨水泥强化、填塞植骨等方式。
增加直径能够相应增加螺钉的拔出力,但通过对髂骨的影像解剖学研究发现髂骨翼存在2个狭窄区,其中第 2 个狭窄区决定了螺钉的直径,这也限制了通过增加髂骨钉直径来提高螺钉拔出力的应用前景。
整理课件
对髂骨的长短钉进行生物力学比较表明:短钉重建能够获得与长钉相同的结构稳定性,但是长钉的最大拔出力明显高于短钉。短钉 PMMA 强化后可获得与长钉同样的固定强度和抗疲劳能力,特别是骨质疏松者。应用直径为 7~8 mm,长度为 7~8 cm 的髂骨钉(骨质疏松者加用骨水泥强化)既能达到生物力学要求,又能防止穿出骨皮质。
整理课件
常用的手术方法
全麻后患者俯卧位,行后正中切口,充分暴露伤椎及上位相邻正常椎体的后方结构,双侧髂后上下棘。
于正常椎置入 mm 腰椎椎弓根螺钉,然后选髂后上棘为髂骨钉入点,用骨圆凿凿除足够骨质,形成一约 2 cm×2 cm 的骨槽容纳髂骨钉尾部。
进钉时与矢状面呈 50°~70°角、与垂直面呈 15~25°角,这样选择进钉方向可与骶髂关节负重力线方向基本保持一致。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植骨的重要性
腰骶结合部不稳定损伤常合并神经损伤,常需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为神经恢复创造条件,而减压后脊柱后拄的稳定结构也会进一步破坏。
应用髂骨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所有应力负荷都将作用于内固定系统,从而易产生内固定系统的金属疲劳,因此对减压后的脊柱行后外侧植骨融合尤显重要。
有学者认为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是保持脊柱稳定性防止术后断钉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