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培训资料之一
洞庭山碧螺春
产 销 的 发 展
碧螺春茶最初采自传说中的洞庭东山碧螺峰傍的几株野生茶树,后来才逐渐发展到洞庭东、西两山的山坞(山谷)。洞庭东山系半岛,西山是四面环水的湖岛。东山面积63平方公里,地形不很复杂,湖岸线较平碧螺春的产量也开始逐步提高。但是,在原产地吴县,仍受当地政府的调控,碧螺春的价格仍按收购部门制定的购销价格执行,产销不能直接见面。在供销部门确定的茶价中,其中间环节费用就占到另售价的50%左右,生产者获利很小,,。因此,群众生产碧螺春的积极性无法提高,到1988年前后,苏州碧螺春的产量仍只有25吨左右。1990年省供销社和省物价局还联合发了苏供棉(90)11号《关于下达1990年茶叶指导价格的通知》,其中吴县东山碧螺春一级收购价为90-95元/500克,碧螺春茶的价格仍受供销部门的调控。
90年代初随着供销体制的改革,茶叶尤其是碧螺春茶的销售也得了到彻底的放开。产销直接见面给生产者带来较高的收益,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最明显的是洞庭东西山茶农原来还把茶叶当副业来经营的,现在把生产经营茶叶提到了果品等农副产品的前列,而且,加快了发展步伐,从94年开始,吴县(现为吴中区)茶园的发展速度高达3000亩/年。东山镇白沙村从1992年就开始率先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目前,吴中区的茶园面积已达到23550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达3500亩。碧螺春茶的产量也从90年代末的35吨左右跃升到2001年的94吨,2004年达到了126吨。(详见表一)。
表一近几年苏州吴中区茶叶生产情况统计表
年份
茶园面积(亩)
茶叶产量(吨)
产值(万元)
总面积
其中无性良种
总产
其中碧螺春
2000
13200
1800
125
36
4080
2001
14700
2000
192
94
4240
2002
16800
2500
198
102
4645
2003
19550
3000
202
117
5292
2004
23550
3500
208
126
8910
碧螺春在苏州以外的其他茶区发展起步相对还是比较早的,由于茶叶在江苏农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经生产主管部门的据理力争,江苏茶叶相对于全国茶区开放比较早,除了历史名茶碧螺春的原产地为保证国内外供应,必须坚持统购包销政策外,其他茶区只要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指标,多余的茶叶茶场就可直接进行销售。因此,在市场的拉动下,70年代在全省初开始出现创制名茶热潮的同时,有些了解碧螺春茶采制技术的茶场,在当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就开始自行仿制生产销售碧螺春。金坛市七十年代末碧螺春年产量就有200
—250公斤,到90年代初碧螺春已在江苏省茶区迅速推广。此时,其它名特茶还没有脱颖而出,而碧螺春茶已是一些茶场的主要产品。如无锡市雪浪向阳林场1993年碧螺春产量达2500公斤,而太湖翠竹和无锡毫茶产量分别只有100公斤和400公斤。目前,碧螺春也已成为宜兴、溧阳、金坛、句容、锡山、无锡市郊区、高淳、溧水等地的主产名茶之一,碧螺春的产量也一直是江苏名茶产量中最高的一个,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江苏省碧螺春的年产量已达750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