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唱歌保养嗓子的10条黄金法则
学唱歌保养嗓子的10条黄金法则
学唱歌保养嗓子的10条黄金法则
学唱歌保养嗓子的10条黄金法则
保养嗓子,要注意以下方法:
 
1、尽量不要清喉咙: 咽喉部的乾燥感或有异物感时,切莫故意去咳乾净 里,而要觉得是长在胸口上,唱每一个字都不要离开这个支点,嘴放松唱,这样把注意力往那儿一想,一下子声音就得到平衡了。第二个是反向提法,就是“喉下换字”。因为一般唱高音时,喉头都容易高,那就在喉下一寸或者二寸左右的地方换,或者“贴着肩膀换,在脖子根换”。这样唱的时候,喉咙最容易打开,而且声音比较容易垂直,容易进入头声,找到高音的焦点位置。
 
另外在男声唱高音的时候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关闭唱法,这种唱法往往是在保持中声区的基础上把中、高音区正确统一起来,一般是指在中声区用较明亮的“a”逐步到“o”,到了换声区就开始用“u”,这种唱法是训练高音时非常有效而富含技术的方法。
二马磋声(中)——歌唱的声音究竟源自何处?
 各位朋友好,在这里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新春快乐、新的一年里获得更美好的声音!
      师弟,二马磋声(上)在微信圈上传后,引起不少歌唱家、教师、学生、声乐爱好者的热议,大家希望通过我们的对谈,能给各位一个较明确的歌唱声音的提示。我想,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也就是说,无论我们说得多么清楚,也只是我们两个人的观点或曰观念。另一方面,声乐学习靠阅读文字很难获得一个好的声音,所以,声乐教学一对一的模式至今不可替代。尽管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人们还是想获取“哪怕是来自文字的一点点的真经。”哈哈,那就再絮叨几句呗?
 
学唱歌保养嗓子的10条黄金法则
学唱歌保养嗓子的10条黄金法则
学唱歌保养嗓子的10条黄金法则
华:
      是的,二马磋声(上)上网后,很多朋友都直接给我发微信,提出让我们尽可能地多说一些、说得透彻一些。特别是要对“声音的形成源于声带的闭合”做一个彻底的剖析为好,也就是说“声带怎么闭合才能出好的声音?”
 
泉:
     对于“用声带歌唱”这种声乐教师常常回避的问题,我倒是坚持直面对待。我们谁都清楚,说话、歌唱的发声是要靠声带的震动完成,所以,我一直难于理解声乐教学中的“抚摸声带”、“不要用声带唱”等理论源自何处,很可能持有这类理论的教师是害怕学生在歌唱时颈部的肌肉帮忙,故而提出的一种以“爱护声带”为目的的“歌唱不用声带论”。
 
华:
      在歌唱中,歌唱者声带的运用大多基于意念,声带的长短是先天决定的,哪怕是在歌唱中你也很难知道声带是如何运动的,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意念、靠想象。在我的意念中,唱到高音时声带一定是拉紧的、变短的,这样高音才会容易唱出,那么,声带需要拉多紧、变得多么短,只有靠有演唱经验、有正确标准的声乐教师,根据演唱者唱出的声音去判断了。
 
泉:
      你的意念是声带拉紧、缩短,也就是唱到高音想象着声带拉紧、缩短。也许我的声带闭合理论跟你是异曲同工,我主张唱高音“用声带的前十分之一”,绝不能全部。哈哈哈哈,嗓音医生听了肯定蒙了。记得我参加过一次全国嗓音会议,声乐教师、艺术嗓音医生、耳鼻喉科大夫三方聚集一堂,声乐教师提出的某些歌唱意念上的问题,着实让耳鼻喉科大夫难于理解,以至于无言以对。
学唱歌保养嗓子的10条黄金法则
学唱歌保养嗓子的10条黄金法则
学唱歌保养嗓子的10条黄金法则
 
华:
      我赞同师哥的“十分之一”论!应该说师哥的理论跟我一样,简直是“奇妙的和谐”!
泉:
      其实,不管是声带拉紧、缩短或是使用几分之几,学生不到老师面前一对一的接受指导,单凭字面去“找”,那是至难的。我们还是回到上次的话题吧。上回说到97年我在罗马歌剧院听一个人讲过一句:“把气泄出去”,我没有太弄清楚,你在意大利待的时间长,不知你有没有听说或是实践过这个把气“泄”出去的理论?    
华:
      对,你离开米兰的那个时候,正是我刚刚去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学习的开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把气“泄”出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也是控制声音虚、实、强、弱的重要的机能。通过向意大利几位著名的、掌握着意大利传统美声技术和艺术表现的声乐大师求教,我体会到,首先“泄气”和“吐气”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泄”是自然的、松弛的,而“吐气”、“吹气”则是主观意识上要加一个力量由内而外的“推”的力量,而“泄”就完全不一样了。在歌唱中,我们会常常遇到一些较长的乐句或是长音,而把气自然地“泄”出去,一是能够在不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完成长乐句或长音,再是防止歌唱的僵持状态,只要感觉到一点点僵硬,我就靠“泄”的办法,软软地松开它,有如一个平衡装置。当我们在母音歌唱的行进中稍稍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