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127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课件.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2/26 文件大小:2.0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现在学****的是第一页,共30页
走进名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生活在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已天下为己任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即王道治国,提出国君应该爱护百姓攻

地利
不如
不胜

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
攻城:
守方
现在学****的是第十四页,共30页
守城:
城高
池深
兵革利
粮多
守方
地利
攻方
委而去之


人和
不如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
现在学****的是第十五页,共30页
第三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
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现在学****的是第十六页,共30页
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四段?
现在学****的是第十七页,共30页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限制
巩固
征服
通叛,背叛

归顺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现在学****的是第十八页,共30页
1、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天
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
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
的支持和拥护。
4、下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
5、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总结全文,
深化论点
讨论
现在学****的是第十九页,共30页
战争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治国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主张(结论)
施行“仁政”
(反面论证)
(对比论证)
排比
论点范围
现在学****的是第二十页,共30页
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
答:归纳了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3)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3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4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现在学****的是第二十一页,共30页
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例一:
攻方败
守方胜
(天时)
(地利)
战例二:
守方败
攻方胜
(地利)
(人和)
结论:
得 道 多 助

失 道 寡 助
层 进
不如
不如
人和
在战
争中
的重
要性
人和
在治
国中
的重
要性
现在学****的是第二十二页,共30页
提出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一: 天时不如地利 (从进攻一方而言)

论据二: 地利不如人和 (从防御一方而言)


得出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国)
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举例论证论
现在学****的是第二十三页,共30页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突出“人和”
举例论证
环而攻小城却不胜
城高兵利粮足却弃守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推出结论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对比
人和之重要
结构:
总—分—总
战争
治国
现在学****的是第二十四页,共30页
作者是如何论证的?采用何种论证方法?
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出发
“人和”的决定性作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道理论证
层层递进
对比论证
说理透彻
中心论点
运用“排比”句式
说理严密,加强气势
现在学****的是第二十五页,共30页
举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大量使用结构整齐的骈句,以排比的修辞写来
使文章一气呵成,气势雄浑。
如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双重否定式排比)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层进式排比)
对比、对偶、顶针等修辞巧妙配合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