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4
《动手做做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
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还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一课会带给孩子们很多启迪,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进行教学时,我开头设计了质疑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课文就特别投入,效果也较好。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也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我在教学中抓了语言文字训练。如理解“漫出来”,让学生给“漫出来”找个近义词,再从生活中举例子。语文源于生活,把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理解“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这句话中的“光”字,老师让学生换词读一读,促进学生语言内化。有个学生想到“总”,还有想到“只”。
不足之处:在生字词的教学中复现太少,生字词要采用意义识记方法,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抓。低段语文的生字教学应该放在重要位置。缺少让学生整体感知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给学生提示词。还有就是课时划分不够合理。教学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在今后不断探索与改进的地方:如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简;如何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当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时,如何有效地引导等。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5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伊琳娜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感到奇怪。她动手做实验,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启发学生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
在课堂教学中,我给自己留下了两处遗憾。一是在孩子读完课题后,我让孩子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朗志万提的什么问题?”孩子们在读文之后,很快从文中找到了原句,此时,我只是为回答问题而找答案,如果能引导孩子读懂朗志万提出的这个问题,并引导发现问题的奇怪之处,孩子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应该会更深入。二是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应该说,这篇文章选入教材,也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在教学中,我只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上,而没有很好地联系学生实际。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
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在这样的课堂上,我应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6
课情分析:
《动手做做看》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