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毕业设计龙坝河水利水电水闸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381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毕业设计龙坝河水利水电水闸设计.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22/2/28 文件大小:3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毕业设计龙坝河水利水电水闸设计.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节  概述
本工程闸址位元于龙坝乡驻地—龙坝河与其左岸支沟交汇口之上游约150m处,拦河闸所担负的任务是正常情况下拦河截水,抬高水位,以利引水。洪水时开闸泄水,以保安全。主要用于电站引水发电。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10~15m,边坡稳定。右岸坡麓有崩坡积块碎石,基岩大面积出露,边坡稳定;坝线处为崩坡积层边坡,坡角30~40°,边坡稳定。坝线下游向约30 m处出露基岩,顺河长约60m,岩层为三迭系上统侏倭组(T3zh)浅灰色薄~中厚层状变质钙质石英砂岩、千枚岩。
距坝线下游约100~160m ,有倾斜状一级阶地,顺河长约60m,横向宽约30m,适宜布置沉砂池;坝线上游两岸有较宽阔的河。
坝基为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漂块卵石层,石质以变质砂岩、板岩为主,少量岩浆岩,粒径一般6~30cm,次园~次棱角状,砂砾石含量约占20%,漂石、块石含量约占50%,卵碎石约30%,结构稍~中密,局部具架空现象,均匀性差,透水性强,地下水丰富。该层作为低坝坝基持力层是适宜的,能满足其对承载、抗滑稳定等要求。
左岸为洪积阶地前沿泥砂漂块卵碎石层,结构松散,抗冲刷能力极弱,透水性较强,不宜直接作为坝肩。建议:坝肩嵌入岸坡内2~3m,上游必须护岸,并与枢纽防渗工程连成一体。
右岸为坡麓崩坡积块碎石,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强,亦不宜直接作为坝肩。
建议:坝肩嵌入岸坡内1~2m,坝线上游须护岸,并与防渗工程连成一体。
此外,在基坑开挖中,地下水量大,应采取降排水措施;区内有冰冻现象,对建筑物有不良影响,需采取相应工程措施。
沉砂池位于右岸一级阶地上,地形地质条件宜于布置建筑物。阶地表层为砂壤土夹砾碎石,厚度1~,其下为冲洪积砂漂块卵石层,粒度大小悬殊,局部有架空结构,均匀性差。池基持力层为冲洪积砂漂块卵石层,能满足沉砂池对承载、抗滑等稳定性要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地基不均匀变形,需采取相应工程结构措施;河岸易受洪水冲刷袭击,需沿岸构筑防冲保坎。
沉砂池至坝线,前段为崩坡积层边坡坡麓,适宜设置箱型暗渠,并与防洪堤工程结合;后段为基岩边坡,其地形地质条件可以设置暗渠。
首部枢纽地基土石主要地质参数建议值
岩性
重力密度r(kn/m3)
允许承载力c(MPa)
变形模量E。Gpa)
摩擦系数f
粘聚力CMpa
渗透系数
K(cm/s)
允许渗透比降J
砂漂块
21


0
(4~5)10-2
卵石层
泥砂漂块卵碎石层
20


(1~2)10-2
泥砂块碎石
16~18


~1)10-2
3、水位及流量
电站设计引用流量:
坝(闸)正常挡水位:
隧洞进口水位:
洪水资料:
P=%3/s;
P=%3/s;
P=%3/s;
P=%3/s;
P=%3/s;
第三节  工程综合说明书
本工程闸孔形式采用无胸腔的开敞式水闸,闸底板形式采用宽顶堰。建造在河道上,枯水期用以拦截河道,抬高水位,以利上游取水要求;洪水期则开闸泄洪,控制下游流量。
一、河闸的特点
拦河闸既用以挡水,又用于泄水,且多修建在软土地基上,因而在稳定、防渗、消能防冲及沉降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1.稳定方面
关门拦水时,水闸上、下游较大的水头差造成较大的水平推力,使水闸有可能沿基面产生向下游的滑动,为此,水闸必须具有足够的重力,以维持自身的稳定。
2.防渗方面
由于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水将通过地基和两岸的土壤会被掏空,危及水闸的安全。渗流对闸室和两岸连接建筑物的稳定不利。因此,应妥善进行防渗设计。
3.消能防冲方面
水闸开闸泄水时,在上下游水位差作用下,过闸水流往往具有较大的动能,流态也较复杂,而土质河床的抗冲能力较低,可能引起冲刷。此外,水闸下游常出现波状水夭和折冲水流,会进一步加剧对河床和两岸的淘刷。因此,设计水闸除应保证闸室具有足够的过水能力外,还必须采用有效的消能防冲措施,以防止河道产生有害的冲刷。
4.沉降方面
土基上的建闸,由于土基的压缩性大,抗剪强度低,在闸室的重力合外部荷载作用下,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影响正常使用,尤其是不均匀沉降会导致水闸倾斜,甚至断裂。在水闸设计时,必须合理选择闸型、构造,安排好施工程序,采取必要的地基处理等措施,以减少过大的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二、拦河闸的组成
拦河闸通常由上游连接段,闸室段和下游连接段三部分组成。
(一)上游连接段
上游连接段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水流平稳地进入闸室,同时起防冲、防渗、挡土等作用。一般包括上游翼墙、铺盖、护底、两岸护坡及上游防冲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