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二年级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一、 《雅乐诗唱》导入。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谁也不知道一别之后何时再能相见,因此许 多文人墨客借诗歌来抒发心中的那份离别之苦,就像我们现在的人们 用流行歌曲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一样。今天我们再情的朗读,而且还加上自己丰富的表情,好似他就是一位正 在欣赏着“西湖”美景的诗人;有的一边看图,一边指图朗读,仿佛 自己就是一个小导游要把众人带入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奇丽美景中 去……琅琅上口,
4、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两行诗十四个字就把满池的荷叶荷花送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置身于 西湖岸边,使我们浮想联翩,令人惊叹!难怪诗人脱口而出……一一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谁来赞一 赞?你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吗?
加语气词朗读
生1:(到底)是西湖六月的风光呀!让我身临其境!我真有点飘飘 欲仙的感觉了!
生2:(果真)是西湖六月的风光呀!真美呀!我仿佛变成了西湖里 的一片莲叶也在随风翩翩起舞。
生3:(毕竟)是西湖六月的风光呀!真是太美了!你看,就连小青 蛙也“呱、呱”的叫着,好像在赞美这西湖的荷花。
生4:(不愧)是西湖六月的风光呀!真是美不胜收呀!
生5:(果真)是西湖六月的风光呀!真是人间仙境,让我大开眼界! 生6:(这就)是西湖六月的风光呀!真让我陶醉!等我长大成人, 我一定要来杭州大西湖玩一玩,亲身体验这样的感觉。
生7:(这哪里)是西湖六月的风光呀!这荷花简直是王母娘娘瑶池 里种的,不知是哪位仙女从王母娘娘瑶池里摘下放入西湖,供人们观
普
贝O
多么丰富而又与众不同的理解啊!诗的语言是凝练的,但它的内涵是 丰富,我们读诗就要读出不同的理解与感受来让我们一起脱口称赞一 番:(齐读后两句,情绪调动最高,用手势调动情感升华)
我们仿佛也来到这摇曳生姿、花红叶绿的荷塘,同学们感受到了, 诗人杨万里也感受到了。他不禁赞叹:(出示全诗)这真是与众不同 的西湖六月风光啊。
六、 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情谊酣畅,不禁让我们心驰神往。就让我们穿透时光的河流,来 到千年之前的西子湖畔,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真挚的朋友之情,就让我 们一起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
A、 合作送自己最好的朋友
师生表演:我是杨万里,你是我的好朋友林子方,你就要走了,做官 去了。我用这首诗来给你送别。怎么送?眼睛看哪里?朋友啊,眼神 要有交流,该怎样看着我?(含情脉脉的,深情款款的,情真意切的, 情深义重的。)来,吟诵这四句诗
B、 生生表演
七、 关键质疑,释疑,总结
为什么送别没有一点依恋,全是景色?它不像“又送王孙去,萋 萋满别情。”那般深情款款,也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的缠绵离愁,更不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那样的豁达祝福。他在用满池的荷花表达着什么呢?
师:是的,明为送,实为留。希望友人晚些走。
孩子们,杨万里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 不易察觉的美,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 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 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孩子们,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或许还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 们一起感受这美好的自然,培养我们的语文素养。
八、布置作业
阅读《小池》
二年级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情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25人,活泼、调皮;女生20人, 机灵,也很调皮,不过我班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 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尤其对课外阅读,很多学生有着 自己的执着。在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后,我班学生的基础知识和 技能等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 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 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二年级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效果分析
一、我在设计教学时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雅乐诗唱导入,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
二、 策略的选择
这首诗描绘的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净慈寺处的风光,正巧我讲课 的地方也在湖边,是我们东平县内的东平湖。孩子们对于水上的植物 不陌生,我抓住孩子们平常所见,贴近生活的东西,去引导,启发。 然后通过一遍遍不同方式的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从而去体会、感悟。
三、 方案的实施
1、 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并和作者一起走近送别地点,然后由画 入诗,让孩子们自主学习读。
2、 整体感知全诗,了解诗的整体描绘对象,并能初步想象诗中 的画面,由诗入画。
3、 研读课文,各种方式的读,各种方式的联系实际所见,想象 诗人的诗情画意。
4、 根据感悟,表演诗中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