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浙江大学出台《关于实施教学科研人员分类管理的意见》,将现有教学科研人员的岗位划分为四类。
教学科研并重类教师主要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
研究为主类教师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重大项目科学研究工作;
教学为主类教师主要承担体育课、艺术课及其他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等的教学工作;
应用推广类教师主要从事应用研究、技术转化和推广及咨询服务等。
第5章公共部门人员分类
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的涵义和意义
人员分类管理的基本制度
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的步骤与方法
我国公务员的分类管理
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的涵义和意义
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的涵义
实质:人员或职位的分类、分等
依据:人员的特征或职位的特征
目的:为以后环节的人力资源管理奠定基础
将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职位按工作性质、
责任轻重、资历条件及工作环境等因素分门别
类,设定等级,为人力资源的其他环节提供相
应的管理依据。
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制度
●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前提
●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的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稳定的基石
●人力资源自我开发和发展的指针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重点
人员分类管理的基本制度
品位分类制度
●品位分类(rank classification)的涵义
品位分类是指以人员的资格条件为分类的主
要依据,并以其职务或级别高低来确定其待遇
的人员分类制度。
品位分类历史悠久,我国古代的官吏制度。
分类依据:资历;学历;出身。
不同于现代品位分类,任职资格条件。
●品位分类制度的特征
◎是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职类划分较为简单
◎强调人的综合能力,注重人的“通才”
◎官与职相对分离,官随人走
◎待遇根据官阶而定
◎重等级,轻类别,等、类交织
◎盛行于等级观念比较深厚的国家
●品位分类制的优点
◎方法简单易行,结构弹性较强
◎便于人员流动,适应性强
◎有利于培养“通才”型的人才
◎有利于提高人员的总体素质
◎有利于激励人员的升迁信心
◎人的安全感高,工作调动震动小
●品位分类的缺点
◎易导致因人设岗,造成机构膨胀
◎分类简单,不利于人员的科学管理
◎不利于专业化,影响工作效率
◎强调资历,论资排辈,不利于选拔人才
◎强调年资,已形成官本位倾向
◎以官阶定待遇,不能同工同酬
职位分类制度
●职位分类(position classification)的涵义
职位分类是指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以职位
的性质、在组织中的价值、工作的繁简程度和
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为分类的主要依据,
并按人员所在职位确定其待遇的分类制度。
是一种现代人员分类制度,以美国为典型
分类依据∶职位本身的特征
以工作分析为基础
●职位分类中的基本概念
◎职位
职位是一系列相同或相似工作任务的集合,
表明了人员所承担的责任和权限,表明了在组
织中的地位和价值。
职位是组织结构的基本元素,职位内含着职责和职权。职位的设置体现着职责和职权的分配;职位的变化即是组织结构的变化。
职位以事为中心设置,不随人员的变动而变动。公共部门的职位有数量限制,即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