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摆脱贫困
3
摆 脱 贫 困
——社会主义经典文章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本的根据。〞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开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全新的概念,说了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国情出发,形成了“开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等一系列正确的观点
●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展,我国社会的根本国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仍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稳,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路线、政策和决策比拟切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创立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这一理论的正确和重要。当前,结合新的实际,重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对根本国情的认识上有哪些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在进入历史新时期以后,适应新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分析现实情况的根底上创立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犯错误,发生严重曲折,有许多原因,但都同对根本国情的认识偏差相联系,致使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脱离了中国的根本国情,脱离了中国最大的实际。粉碎“四人帮〞以后,思想很活泼,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混乱,比方有些人否认社会主义,有些人又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急于求成。可以说,各种错误思想主张也都同对我国现阶段根本国情的不正确认识有关。因此,如何科学认识国情,这是当时中国历史开展提出的迫切要求。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出了正确认识根本国情的重大课题。早在1979年,他就提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文选?第一卷,第163页)所谓“中国情况〞,就是根本国情。一些理论工作者也对这个问题作了很好的研究探讨,提出了重新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开展阶段的见解。
党的一些重要文献中开始对中国社会主义开展阶段,即根本国情,不断地作出了具体的表述。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科学表述了我国的根本国情。十三大报告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十三大报告明确答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论断,就是对我国根本国情的准确概括。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但又不能超越初级阶段这个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提出,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马克思曾设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分为两个开展阶段,即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将马克思说的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阶段。马克思和列宁的立论依据和出发点,都是兴旺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在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底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的经济文化很落后,同老祖宗设想的社会主义根底相差甚远。但是,我们长期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误以为我国已经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提出的奋斗目标,制定的路线政策,超越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开展阶段,陷入了某种程度的空想。党中央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清醒分析我国的现实情况,创造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提法,同马克思所说的第一阶段相区别,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全新的概念,说了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兴旺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52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表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结合,这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主题后,第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
搞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说明,初级阶段就是不兴旺阶段,就是贫穷落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开展生产力,摆脱贫穷落后状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此出发,强调“开展是硬道理〞,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开展的道路,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等。这一系列正确的观点和主张,有效地指引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