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历史学考研《中国近代史》笔记_李侃.pdf

格式:pdf   大小:66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学考研《中国近代史》笔记_李侃.pdf

上传人:jiaxidong_02 2016/10/23 文件大小:6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学考研《中国近代史》笔记_李侃.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中国近代史》笔记(李侃)笔记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清朝的衰:1经济:鸦片战争前,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增长。但是,在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发展缓慢。2政治: 18世纪下半叶,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其吏治***,军备废弛,财政枯竭,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广大人民生活每况愈下,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农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绝。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遍及鄂、川、豫、陕、甘五省,参加群众数十万,绵延近十年。1813年爆发的天理会起义,波及豫、鲁、冀等省。3军事:军队也很腐化,武备废弛。鸦片战争前,清王朝拥有八旗军22万和绿营兵66万。但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都以***不堪,军官不理营务,克粮冒饷,花天酒地。士兵不勤操练。至于沿海的水师,大都老弱无用,战船多半都是用薄板旧钉锭成,遇击即破。这样***的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1战前的世界: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欧美大陆各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到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2西方的殖民扩张: “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以英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早就对中国及东方各国怀有野心。16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提出开放宁波、舟山、天津等地为商埠,割让舟山附近的岛屿与广州附近的地方,减轻税率等侵略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除英国之外,法国、美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亦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东方,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进行侵略扩张。俄国则致力于对中国领土的扩张。17世纪中叶,武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订立了《尼布楚条约》,1727年,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这两个条约规定了两国东段和中段边界。18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者不断侵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我国领土,相继吞并了西部哈萨克和北部哈萨克。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疯狂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挑战和危机。第二节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一、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①闭关政策:: “闭关政策”指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和场所、活动范围、中外交往等做出限制,设立公行制度,独揽一切进出口贸易的权利,限制对外贸易。:限制通商口岸、限制出口通商的种类和数量。四关贸易: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公行制度:洋行-公行-十三行:官方特许的垄断性商业组织;严格限制外商在华居住、行动。:防止汉人的反抗,其根本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的限制“朕临御多年,当以汉人为难治,以其不能一心之故。”(康熙):⑴防止郑成功等的反清力量,害怕西方殖民者与汉人勾结威胁自己的统治;⑵对付西方殖民者的骚扰;⑶思想上保守、夜郎自大,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根本不需要外国的东西,对外贸易可有可无。⑷经济上的自然性对闭关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是在当时世界已经进入到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中国国内资本主义萌芽已有一定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已经侵入到中国的情况下。清政府顽固地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所以,它不是顺应时代潮流,而是逆时代潮流而行,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危害甚大。它保护了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本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妨碍了中国人学****西方、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更加助长了清朝统治者的顽固保守,不求进步力求维持现状的反动思想。②中外贸易:中外贸易逆差,以英国为例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国里,英国居首位。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在18世纪的100年中,英国输送到中国的现银达两亿多元。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正当贸易方面,每年仍出超达二、三百万两白银以上。长期以来,英商就是以大量白银弥补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的。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一直想扩大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