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34脑炎病毒35出血热病毒.ppt

格式:ppt   大小:1,129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34脑炎病毒35出血热病毒.ppt

上传人:落意心冢 2022/3/3 文件大小:1.1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34脑炎病毒35出血热病毒.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34脑炎病毒35出血热病毒
一大群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大多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传播,旧归为虫媒病毒(arbovirus)。
目前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有乙型脑炎病毒及森林脑炎病毒。
2
第一节 乙型脑炎病 有包膜,有刺突。
基因组:-ssRNA,分L、M、S三个片段
分别编码RNA多聚酶(L)、糖蛋白(G1、G2)及核衣壳蛋白(N)
G1、G2 有凝集鹅红细胞活性、中和抗原表位
22
23
培养特性:
易感动物:黑线姬鼠、长爪沙鼠、大鼠、
乳小鼠、金地鼠等
培养细胞:人传代细胞(A549)
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
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
  地鼠肾细胞
抵抗力
对酸(pH3)和丙酮、氯仿、乙醚等脂溶剂敏感
56~60℃30分钟、紫外线照射可灭活病毒。
24
型别:根据抗原性和基因结构不同,目前至少有10余种。
汉滩病毒、多布拉伐病毒、汉城病毒、普马拉病毒等是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病原。
辛诺柏病毒等型别是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
25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动物宿主和传染源:
黑线姬鼠/褐家鼠是我国各疫区HFRS病毒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传播途径:可能有3类5种:
动物源性传播:
吸入/食入/皮肤黏膜接触
虫媒传播:革螨/恙螨
垂直传播
26
流行特点
疫源地遍及世界五大洲
我国是HFRS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本世纪30年代首先在黑龙江省孙吴县发现此病
80年代中期以来,年发病人数超过10万,病死率为3~5%,有的地区高达10%
分地区性和季节性与鼠类的分布与活动有关。东北、西北、长江中下游疫区以野鼠(主要是黑线姬鼠)传播为主,以秋冬季为流行高峰。黄河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以家鼠传播病毒为主。
27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潜伏期一般为两周左右,起病急,发展快。
主要病变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
典型病例具有三大主症,即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
28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
汉坦病毒属的辛诺柏病毒为病原
常引起双侧肺弥散性浸润、间质水肿
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
29
HFRS的部分临床表现: A: 结膜充血;B: 牙龈出血;
C: 皮下出血;D: 皮肤淤斑。
30
免疫性
G1和G2糖蛋白刺激产生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起主要作用)
N蛋白刺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
细胞免疫也有重要作用
免疫力牢固
31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采集:血清、尿沉渣等
病毒分离
抗原检测:ELISA或免疫荧光法
血清学诊断:检测IgM(作为早期诊断)
       或检测IgG(双份血清)
或检测血凝抑制抗体
32
四、防治原则
灭鼠、防鼠
注意个人防护
我国3种灭活疫苗:
姬鼠型病毒金黄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疫苗
家鼠型病毒长爪沙鼠肾细胞培养灭活疫苗
纯化鼠脑灭活疫苗
33
新疆出血热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属布尼亚病毒科内罗病毒属(Nairovirus)
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分布于有硬蜱活动的荒漠和牧场。
储存宿主:野生啮齿动物和家畜
传播媒介:亚洲璃眼蜱(同时也是储存宿主)
临床表现:发热、全身疼痛、中毒症状和出血
防治:灭活乳鼠脑疫苗
34
登革病毒 Dengue virus
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登革热。
属于热带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
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35
一、生物学特性
+ssRNA病毒,有包膜
登革病毒分1、2、3、4四个血清型
易在蚊体内增殖,可用白纹伊蚊传代细胞C6/36培养。
初生小鼠对登革病毒敏感。
36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
储存宿主:灵长类动物如猴
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
致病性:病毒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增殖,经血液播散而致病。
37
临床表现
普通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