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共 55 页
哲学让我们不断思索,不断探究,发觉自己,更醒悟理智地去面对世界。
本书虽是哲学读物,却没有学究气息,没有高言大志,没有玄思幻想,有的是简洁、明晰、流畅。因为建基于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之上。先贤们所提出的疗治之法,简洁明白,直要害,代价微而功效巨,如消极想象、限制的两分法、宿命论等技巧,虽称为技巧,其实植根于深厚的人类心理,一见之下,便豁然朗、永难忘怀。读本书的最大收获,就是教会读者如何成为自己生命的视察者。在生命的历程中视察并反思自己,就能更好地找到焦虑的源头,避开种种苦痛,真正找回生命的欢乐。
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书。从历史,方法技巧,理论,自身实践过程等等方面阐述了一种生活的哲学。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2
细味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我的思绪也仿佛随之飘进了他笔下那个高雅世界之中。在《生活的艺术》中,林语堂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备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呈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才智人生的别样风情。
《生活的艺术》本身就是一本生活观后感,里面的情调很高雅,这是一种中国人独特的高雅。书中不遗余力地向美国人民兜售隐忍闲适的中国式生活艺术,林语堂在书中揭露了他所认为的美国人三大恶习:讲究效率,讲究准时和希望事业胜利。虽然这些“恶习”是现代人几乎都有并且得到某部分人的极力推崇,但他却别树一格地认为 “一个人以为没关系了,就什么都没关系了”这个是中国人特有的奇妙概念。美国人“求全的欲望近乎淫”,而中国人则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于是,林语堂想借由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告知这些生活节奏紧凑的美国人大洋彼岸中国人的好。他在书中娓娓地道闲适的好处,谆谆地诱美国人去享受生活。书中的章节都是这样的题目:谁最会享受生活、生命的享受、悠然的重要、家庭之乐、生活的享受、享受大自然、文化的享受,他是特别仔细地要为美国人的机械生活上点润滑油。
林语堂在自序中说:“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阅历。我不想发表客观看法,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我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我只想表现我个人的观点。”又说:“一切取舍都是依据我个人的见解。”是的,无论是思想观点,还是情感情趣,或是表述方式,都有特别显明的“林语堂风格”。书中,林语堂一字一语写出了现实生活的细微环节,借由他这些最贴近生活而又独特的想法使外国人对中国人生活更为熟知,也肯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生活看法。
总而言之,其思想就是无论何时,只要活着一天,就要欢乐一天,决不辜负自己的任何时间,即使生病或老去,也要体验痛的欢乐,直至我们洞悉了人生,以恬淡的心态,欢乐的死去,终于自己没有白活,完备的结束生的旅程。
的确,只要我们仔细和执着,充溢每一天,我们可以恒久欢乐。当我们投入工作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创建的魅力,从而欢乐;当我们悠然的时候,可以静悟生命,从而欢乐;当我们历经苦难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一种奋斗的激情,从而欢乐……
可见,欢乐无所不在,关键在于我们仔细的去体会,仔细的去感悟,仔细的去惮。明人金圣叹之“三十二不亦快哉”,在吾人看来,也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之事,而其却将其以为是一生中最欢乐的事,并记录下来,聊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