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古诗中伤春悲秋的抒情方式.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中伤春悲秋的抒情方式.doc

上传人:wltawn 2022/3/4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中伤春悲秋的抒情方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中伤春悲秋的抒情方式
古诗是我国艺术领域里的一朵奇葩,在那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也有“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的真挚;“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精品文档请下载)

春天因为它在四季里居首,又有活力又很美妙,所以往往让人联想到人最美妙的时间段-—青春,同样的青春也是易逝的,这无疑也是令人伤感的。再加上由青春消逝所引发的对光阴的飞逝,生命的短促的考虑,就更让人觉得难以忍受了。从先秦开场,关于时间流逝的体验就成为中国古人思想中最富有哲理的意识内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月忽其不淹兮,春和秋其代序。”在对自然的照顾中,诗人发现人生从出生、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和一年四季的运行过程正好一样。面对暮春残景的悲悯,痛惋花褪残红,好景不长,联想到自身在现实中的自我价值难以被肯定,如同春光难久,春去难归。四季的轮替的四然规律,决定了春同人的青春盛年一样要继之以衰,这样就引发了诗人无尽的伤感之情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又是一年樱桃红芭蕉绿,又是在川上,所以更容易勾起人对于光阴流逝的感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急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此词将人生的失意、无限惆怅都寄予对暮春残景的描绘,抒发对于人生苦短的喟叹。(精品文档请下载)
除以上两种感情外,还有人想到春红落去慨叹人生有限,及时行乐“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浣溪纱》)。或借惜春之意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纱》)。或借春景的飘零抒写离愁别绪,故国之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摸鱼儿》)……(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悲秋
在古诗(文)中,秋是个值得留意的季节,因为秋季是惹人感伤的季节。虽然秋天也带给人们美丽的秋景和丰收的喜悦,但同时秋天也是个众芳摇落的季节,带有大自然由盛而衰的落寞.
“悲哉,秋之为气也”,自宋玉《九辩》开了悲秋文学的先河,“悲秋"就成为后世一个典型的抒情形式. “盖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飞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以秋的肃杀来感慨光阴易逝、人之将老;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用秋的哀愁来寄托乡关之思。“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夏完淳《卜算子》),用秋之萧条来寄托哀思;这些文人骚客为何选择秋来寄情,他们有寄托了什么情呢?(精品文档请下载)
首先,我们来看他们为何寄情于秋。

,万物繁盛,而冬天草木枯萎,动物匿迹,天寒地冻,由夏入冬,万物由盛转衰,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人由青壮年转为老年。因此,人们常常感到光阴易逝,容颜易老。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诉衷情》).联想到自己,不禁感慨良多.(精品文档请下载)

宋玉开悲秋之先河,被后世称为“悲秋始祖”.其实,在宋玉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