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平邑特校老师教育教学反思
学 科
数学
年 级
六
教 师
刘琼琪
时 间
2021。9
题 目
《一个数乘分数》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那么,同样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让学平邑特校老师教育教学反思
学 科
数学
年 级
六
教 师
刘琼琪
时 间
2021。9
题 目
《一个数乘分数》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那么,同样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以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直接发现结果,然后根据折出来的结果探究计算法那么,放弃了教材中两次折、画的方法。刚上完课,外表上感觉按部就搬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1、关注动态生成。
在课的开场,我激活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的开场就面对“老师每小时织围巾1/4米"的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在学生形成的关于问题的多种原始想法中,我关注了动态的生成,抓住鲜活的生成资源,挑选出了关键的问题,使本节课的目的及教学重点成为学生的讨论焦点,表达了教和学的双主体地位.
2、敢于放手研讨。
为了打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以折纸涂色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观察交流,考虑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折纸是为了理解意义。当学生由1/2×2的意义推测出1/4×1/2的意义是表示求1/4的1/2是多少时,,学生理解了1/4的意义,1/2的意义,才能理解1/4×1/2的意义。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才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通过数形的结合,学生在理解意义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直观——-抽象的探究过程。
3、适宜的支点能贯穿整个课堂。
在折一折的过程中,我直接让学生折1/4×1/2,虽然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在少数同学的带动下折出了1/4×1/2表示1/4的1/2,可是有的迁强。听了刘虹老师的课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的课堂脱节,是因为我丢掉了课本提供的支点:先折1/4×2。因为学生由整数的意义得出"1/4×1/2表示1/4的1/2是多少"那只是推测,并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体会出1/4×2描2个1/4,才能知道半(1/2)个1/4描1/4的一半,这样才真正明白为什么说1/4×1/2表示1/4的1/2是多少",所以说,折1/4×2是成功完成1/4×1/2的支点,很重要。
4、学具的准备是无声的引导。
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具。只有让学生准备好学具了,学生才可以探究得更深化,更全面。比方:假设只给学生准备一张纸,那么学生是不是也就只会折纸,假设再为学生准备尺子和笔,那学生是不是也就想到通过画图的方法来进展探究和研究,再为学生准备彩笔,学生是不是也就能向导通过画、涂的方法来研究。总之学具准备的充分,学生探究的才更自由,更全面。
 而我只让学生准备了两张纸和两只彩笔,拘限了学生思维的开展,致使学生只用了折纸感受意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