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支撑材料1《物流信息系统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交通运输(物流方向)、工商管理(物流方向)等。:本课程是物流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综合性课程。,结合物流信息系统课程特点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模块。旨在缩短学校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企业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践教学的内容,从而形成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实践教学模式。为了规避教学演示系统任务式的验证操作,采用当今企业广泛使用的软件操作平台为基础,直接引进贵州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全程电子商务系统平台中的物流软件模块,共建物流综合实训室。实验室结合物流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物流人才需求和学校培养目的,建立实践内容操作模块。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学时和内容重组,即课程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课堂理论学时压缩,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同时构建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二者彼此互动。创建理论学习和岗位能力训练为一体的教学新模式。(1)“模块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打破传统教学方法,通过最大程度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引进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因素,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块,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利用各种校内外教学资源和服务于管理类专业及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2)通过校企合作,做到“教、学、做”合一通过与多个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现场岗位能力培训、真实系统操作实践,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了系列物流岗位的学和做。(3)实践教学通过“一条主线”培养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2一条主线:培养物流生产与管理的岗位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目的明确,有专业化的技术人员指导,通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训训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职业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知识目标:(1)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2)熟悉企业物流信息组织和管理的基本知识;(3)掌握物流信息系统操作流程和常用方法。2)实践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具备系统设置能力。明确物流系统使用要求的基础上,熟悉企业部门项目、员工资料、权限设置、修改密码、系统代码、编号描述的意义和操作流程的要求。(2)单体企业注册的系统管理员能力。熟悉注册信息的填写、帐号激活、公司资料、组织机构、职员和物流区域信息录入、供应链各环节的基础数据管理、业务审批、编码设置、参数设置、物流条码、库存设置等系统操作技能。(3)通过平台对仓储物资有效管理能力。在熟练完成仓位设备货架基本数据设置的基础上,对入仓、出仓、调拨、库位、盘点等业务过程能实施有效管理。(4)具备运输操作能力。在运输管理理论的支持下,能完成基本资料、客户管理、调度管理、运输费用、运输成本、统计查询、时间分析、统计分析、GPS管理等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5)客户管理能力。能对客户的基本信息、客户管理、合同管理、客户提醒等管理方法熟练操作。(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