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403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课件.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3/5 文件大小:4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6页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夜惊症
第三节 梦魇
第四节 睡行症
第五节 失眠症
第六节 嗜睡症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6页
第一节概述
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短。
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26页
二、正常的生理睡眠
(三)生理睡眠周期
正常成人入睡后在几分钟之内即进入非快速眼动睡眠第一期和第二期,一般在入睡30-45分钟后进入第三、第四期睡眠。由于年龄不同,慢波睡眠可持续几分钟至1小时不等,然后睡眠变浅,又返回到第二期睡眠。在开始入睡后的75-90分钟,出现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此时伴有快速眼球运动和肢体转动,一般持续5-10分钟,又进入非快速眼动睡眠第二期,约90分钟以后,又出现第二次快速眼动睡眠,如此周而复始,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交替出现。
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6页
二、正常的生理睡眠
(三)生理睡眠周期
一般每晚可出现4-6个睡眠周期。第一次出现的快速眼动睡眠,其眼球转动频率、不规则呼吸和梦境是快速眼动睡眠周期中强度最小者。在睡眠过程中,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和强度逐渐增加,最后一个周期中常常没有非快速眼动睡眠第三第四期,最终睡眠主要由非快速眼动睡眠第二期和快速眼动睡眠组成。自入睡开始到第一个快速眼动睡眠出现,称为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此期在某些睡眠障碍、情感性障碍及抗抑郁药的作用下可出现特征性改变,因此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6页
三、儿童各年龄阶段睡眠结构变化特点
(一)非快速眼动睡眠变化
1、新生儿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大致相等,此时非快速眼动睡眠四期之间界限模糊,出生后第六周才出现第二期睡眠。
2、新生儿睡眠和清醒时的脑电图无大差别,2岁时睡眠纺缍波才发育成熟。
3、新生儿非快速眼动睡眠占50%,至青少年时期占每日睡眠总量的80%。
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6页
三、儿童各年龄阶段睡眠结构变化特点
(二)快速眼动睡眠变化
1、快速眼动睡眠总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在妊娠30-32周,胎儿在母体内已建立了较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30周的胎儿快速眼动睡眠占全日睡眠时间总量的80%,36周为60%,新生儿为50%,1岁时减至30%,青少年则为20%。
2、新生儿入睡第1阶段即为快速眼动睡觉,而成人则无。
3、自出生后第4个月起,睡眠模式渐渐由新生儿的“觉醒-快速眼动睡眠”模式向成人的“觉醒-非快速眼动睡眠”模式转变。
4、快速眼动睡眠周期逐渐延长,新生儿快速眼动睡眠周期短,约50分出现一次快速眼动睡眠,青少年和成人为90分钟一次。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6页
三、儿童各年龄阶段睡眠结构变化特点
(三)正常睡眠模式的建立
新生儿时期睡眠时间有个体差异,平均每日睡眠为16-17小时,睡眠和觉醒周期相对短。
3个月婴儿睡眠量略减,但周期较长些。3个月婴儿70%夜间能顺利入睡,至6个月时,85%入睡顺利。
1岁儿童中约有10%每晚有夜醒,此时大多数儿童已建立了较稳定的睡眠模式,即长时间夜间睡眠和早、午小睡模式,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过渡为一个夜间睡眠周期而无白天小睡的睡眠模式,直至儿童末期或少年期。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6页
四、睡眠障碍分类
ICD-10中的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将睡眠障碍分为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和器质性(或非心因性)睡眠障碍,后者包括在ICD-10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中。
1、非器质性失眠症
2、非器质性嗜睡症
3、非器质性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4、睡行症(夜游症)
5、睡惊症(夜惊症)
6、梦魇
7、其他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8、未特定的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6页
治疗流程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6页
夜惊症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6页
夜惊症
定义:
夜惊症(night terrors)又称睡惊症,是指一种常见于幼儿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伴有惊恐表情和动作和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6页
夜惊症
起病时间
通常在夜间睡眠后较短时间内发作,每次发作持续1-10分钟。
发作后对发作时体验完全遗忘。
多见于4-12岁儿童,4-7岁为发病高峰。
男略多于女。
患病率为1%-4%。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6页
夜惊症
病因
遗传因素
Kales(1980年)报道50%的患儿有家族史。
心理因素
睡前听了紧张、兴奋的故事,看了惊险的电影等会诱发本病发生有关。
家庭气氛紧张和意外生活事件也可引起夜惊。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6页
夜惊症
临床表现
夜惊症常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第三四期,一般在入睡后的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