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凝血功能检验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151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凝血功能检验课件.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3/6 文件大小:2.1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凝血功能检验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凝血功能检验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2页
1、 疾病谱的变化
2、出血性疾病的筛查和确诊
3、重点关注血栓、栓塞性疾病
4、血栓性疾病与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和预~
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2页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参考值:25-37秒,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临床意义: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检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水平减低:如血友病;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2页
APTT对肝素治疗的监测
肝素通常采用APTT监测,以判断疗效,~。
不同设备与试剂APTT参考值略有不同。
即使APTT在治疗范围内,也可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发症。
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2页
凝血酶时间(TT)
参考值:12-16秒,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 s以上异常
临床意义: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2页
纤维蛋白原(FIB)
参考值:2-4g/L
临床意义: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2页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参考值:1-5mg/L
临床意义:原发性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时,血中纤维蛋白(原)讲解产物含量升高,见于: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高凝状态、DIC、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映、溶栓治疗等);血管栓塞性疾病(肺栓塞、心梗、脑梗、深静脉血栓);白血病化疗诱导期后、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尿毒症、肝脏疾患或各种肿瘤。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2页
D-二聚体(D-Dimer)
参考值:0-
临床意义: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映、溶栓治疗等。
只要机体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DIC、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特别是老年人及住院患者,因患者菌血症等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D-二聚体升高。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2页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最主要的临床价值是用于排除静脉血栓性疾病(如DVT和PE等)。
DIC的诊断:D-二聚体在DIC的诊断和病程监测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DIC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严重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特点是体内凝血和抗凝机制失衡,导致弥散性小血管内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在DIC早期即有D-二聚体升高,随着病程发展,D-二聚体可持续升高10倍以上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2页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
溶栓治疗的检测:D-二聚体可作为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的特异性检测指标。在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含量在短期内明显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溶栓治疗应持续到D-二聚体含量下降至正常范围。溶栓结束后,应定期观察。
多种疾病引起D-二聚体升高的动态监测: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手术或创伤后、妊高症、先兆子痫、肝(肾)脏疾病、严重感染、服避孕药、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等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可能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选择恰当时机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变化,可为临床预防血栓形成,病情转归评估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2页
降低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TT)↓
升高
纤维蛋白原(FIB)↑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D-二聚体↑
提示高凝状态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2页
升高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TT)↑
FDP↑
D-二聚体↑
降低
纤维蛋白原(FIB)↓
提示低凝状态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2页
在临床上
无论是预防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还是对已形成血栓的溶栓处理,都需要对凝血指标(PT、APTT、Fg、FDP、D-imer等)进行检测,以防过度治疗导致出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