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什么叫寓言?
寓言往往是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返回
2
滥 竽
làn yú
郭 先 生
捂着
装 腔 作 势
混 着
脾 气
hùn
qiāng
pí
1
什么叫寓言?
寓言往往是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返回
2
滥 竽
làn yú
郭 先 生
捂着
装 腔 作 势
混 着
脾 气
hùn
qiāng
pí
guō
wǔ
3
排场:表现在外面的铺张奢侈的形式或场面。
待遇:工资,古代也称俸禄。
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
返回
4
战国时期,齐国的齐宣王为了寻欢作乐,在宫廷里专门设一个大乐队为他演奏。 他特别喜欢听用竽吹奏的音乐,又喜欢讲排场。吹竽的乐队就有300多人, 他经常叫这么多人一齐吹竽给他听,而乐工的待遇也是很优厚的。
有一个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爱听竽的合奏,他本来不会吹奏, 但见到有很优厚的待遇便想混进乐队里。于是,他买件竽去见齐宣王,吹嘘自己会吹竽,吹得如何好。齐宣王本来就喜欢乐队的人越多越好,所以没有 多问,就把他留下来编在乐队里。
每次乐队吹竽时,南郭先生就在里边,学着别人,好象会吹的样子, 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摇头晃脑,装模装样地在乐队里充数。南郭先生 混过一次又一次,三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发现,每次同其他乐工得到同样的 优厚赏赐。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同他父亲一 样也喜欢听吹竽的演奏,但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独奏。于是,他叫乐工们一 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先生看到这种情况,知道不能在乐队中充数了,再混下去怕现出原形,在别人独奏时,就偷偷地溜掉了。
滥竽充数
返回
5
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吹竽队里,而不被发现的?
想一想
6
(1)每逢吹竽,他总是鼓着腮帮, 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2)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三百人一齐吹竽。
议一议
7
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
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常常叫三百人 一齐吹竽。
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答案
8
过渡
南郭先生这样滥竽充数,能够长远的呆在乐队里吗?看后面两段,在文中找找。
南郭先生这样弄虚作假,能够长远的呆在乐队里吗?看下面两段,在文中找找。
9
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齐湣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
答案
10
想一想
南郭先生逃走时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南郭先生见此景_______
于是他______
11
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
齐湣王喜欢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答案
12
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
①齐宣王喜欢讲排场,三百人一齐吹竽。
②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空子。
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
①齐湣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
②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说明了什么
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返回
13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读完这则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返回
14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 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
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寓 意
15
“滥竽充数” 用法
①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才学的人群中欺骗别人;
② 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③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2、不懂就不懂,不能在大伙儿里边滥竽充数不
懂装懂。
1、做买卖要按质论价,讲究信誉,不能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3、班长小红谦虚地说:“这次被评为文明班级,都是全体同 学干出来的,我不过是滥竽充数,挂个空名而已。
( ② )
( ① )
( ③ )
16
南郭先生逃走后的故事?
17
练笔:
续写故事: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18
再见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