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和拖延症说再见.doc

格式:doc   大小:11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和拖延症说再见.doc

上传人:ohghkyj834 2016/11/1 文件大小:1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和拖延症说再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和拖延症说再见每到年初或是某个人生节点(例如生日),就少不了做计划、表决心的事儿。“啊啊啊,今年我一定要……”边说边暗自希望自己富有野心的计划能够完美实施:马上就去做,最晚明天,肯定有一天会去做……你是不是其中一员呢?所有时代最天才的拖延者追求卓越的人应该看到,就连天才也不总是按时完成他们的杰作。著名画家达?芬奇就是一个拖延大王,《最后的晚餐》超出约定期限4年才交,而《蒙娜丽莎的微笑》更是拖了14年。如今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被视为拖延症和慢性工作障碍。作家弗兰兹?卡夫卡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创作女神的垂青,出现灵感,于是他在自己的写字桌上挂了一张标语――“耐心等待”。马塞尔?普鲁斯特用文学笔调精准地将他因拖延症产生的精神痛苦描述出来。直到死亡临近,这位作家才终于有了完成作品的动力。从良心不安到精神疾病也许天才只有在极大的压力下才能诞生呢?65岁的心理学家汉斯-威尔纳?吕克尔特在他的《和永远拖延说再见》一书中讲述了这些著名拖延者的案例。但是吕克尔特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知道,长期拖延很少会成就伟业,相反大多会造成灵魂的煎熬。吕克尔特领导着柏林自由大学的学业2咨询和心理咨询工作。据调查,德国大学生中有多达98%至少会偶尔先将麻烦事搁置一边,但是这个问题绝不仅仅局限在大学。四分之三的职员承认,他们会拖延工作任务。这是2016年微软办公软件在英国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得出的结果。一些可怕的数字说明了这种慢性等待的后果:,例如因没按时报税而要缴纳的罚息。职员因为没有及时着手进行重要计划,每天要浪费掉3个小时,由此产生的效率损失约为每人每年共28天。除了经济上的负面影响,在严重情况下,拖延还会导致心理问题。当事人因自己的行为而自责。如同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者们不久前证实的那样,长期拖延症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大大增加。专家认为,原因可能在于,其压力荷尔蒙一直处于高水平。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无法果断去运动、调整饮食或按时就医,而这也给他们造成了精神负担。吕克尔特表示,拖延总是遵循着相同的模式。将重要的事情推后的人,知道自己必须做什么却不去做,尽管他有足够的时间。相反,他会先做其他更加简单、能够更快完成的事情,例如打扫或整理房间。急需完成的任务被搁置一边,直到迎来更沉重的压力状态才会完成,或是根本就被放弃了。拖延者称他们的替代行为为“时间小偷”。“每到截止日期前的那周,3我的新兴趣就会层出不穷。”39岁的希尔克说。他对天气软件、园艺书籍和洁厕新技术的热情均来自这一时期。“而且,我的房间很少如此干净,冰箱从未如此满,食物也都按照不同的冷藏层摆放整齐。”希尔克说。当自由成为问题以前自由分配时间曾是艺术家的特权,如今却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例如大学生、个体户以及很多科学工作者。吕克尔特说,在数字时代的文艺圈内,这种自由仍然广受推崇。超过期限的做法越来越容易被容忍,专家认为这是在反抗“将我们的生活视为必须准时、成功完成的项目的过分要求”。至少在目前最经常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的美国,治疗师们观察到一种明显的趋势。“自从现代交流技术、脸谱网和YouTube用无数转移注意力的可能性诱惑人们以来,来到我诊所中接受治疗的病态拖延者的数量明显增加了。”纽约心理医生琳达?萨帕丁说。她已经研究这种“完成障碍”很多年了,知道很多不同的原因。“尤其频繁出现的是,由于担心无法足够好地完成一项任务,而无法开始一项计划。”就连拖延症研究者有时都无法抵抗这种倾向。蒂姆?皮希尔是一名加拿大心理医生。在记者打电话给他时,他却抱怨起自己的拖拉****惯。“我今天早上必须写推荐信。我非常不愿意做这件事。”他透露,“这些信必须写得很好,因为它们对我年轻的同事们意义重大。这激发了我完美主义的4毛病,因此我一直拖着这个任务。”一种进化遗产然后皮希尔对这种行为方式如此频繁出现的原因给出了解释。“拖延的胚芽植根于我们的进化历程中。它对于我们石器时代的祖先而言是有利的。他们短暂的生命中充满危险,必须对周围环境快速做出反应,例如潜伏的野猫或猛犸,因此他们完全有理由推迟洞穴绘画或是跳祈雨舞的时间。”皮希尔确信:“那时候,到手的麻雀确实比屋顶的鸽子更有价值。”在充满诱惑和刺激的现代社会,这种石器时代的遗产则成为劣势。“马上对新刺激做出反应,最初能给我们以回报,”皮希尔解释道,“但是如果重要的长期项目因此被搁浅,自卑感就会悄然滋生。”很多人只有在马上就要到期时,才开始着手早就计划要做的任务,并在时间的压力下爆发出坚韧的毅力。在交稿前3天才写完论文的人,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紧张,高度集中注意力。“在3个勤奋的晚上之后,他们的肾上腺素上升,感觉自己非常出色。”吕克尔特说。不被认为是疾病越来越多的大学为自己的学生提供“拖延作业之长夜”。因为一起写要比独自写高效,于是大学生们在光秃秃的房间中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