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历史名城--肇庆
岭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1
现辖端州、鼎湖,2区;4县;代管高要、四会2个县级市,设立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历史名城--肇庆
岭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1
现辖端州、鼎湖,2区;4县;代管高要、四会2个县级市,设立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中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和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等称号,有“中国砚都”之称。 2006年,肇庆市又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
肇庆东接广佛经济圈,西连大西南,地缘区位优势突出。地处沿海与内陆的交通要冲,城区距广州不足100公里,位于广州一小时经济生活圈。距深圳200余公里,距澳门180公里,距香港水路142海里,是沿海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国道321线、324线,三茂铁路(广州至湛江)贯穿全境,广肇高速公路和在建中的江肇都预示着肇庆的高速发展。横穿肇庆的西江是径流量仅次于长江的全国第二大河,由西江、北江支流绥江、贺江组成的江河水网,可东通广州、深圳、香港,西抵广西梧州,南达江门、珠海、澳门,北上韶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肇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形成了水陆衔接、江河相通、客货配套的水陆运输网络
3
星湖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两相辉映
4
肇庆夜景
5
6
7
8
9
10
11
肇庆西江大桥(一桥)
12
13
14
肇庆的标志-牌坊
15
江滨堤,这江就是西江
16
中心区夜景
17
肇庆郊区,从星岩拍下来,对面是高要市
18
19
肇庆中心区鸟瞰景,那湖是星湖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早在南越国时期,骆越酋长安阳王曾北上建都于封溪
(今封开境内)。赵佗击败安阳王之后,在封溪一带建立苍梧国,作为南越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高要县, 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置郡,
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l101年),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
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ll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
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
肇庆历来是西江流域的政治中心。西汉元鼎七年(公元前l10年),
汉武帝在高要设盐官,是全国36个盐官之一。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
,晋武帝在高要置西江督护府,管理西江流域土著民族事务。南朝梁天监六
年(公元507年)梁武帝升高要为郡,并把广州都督府设在高要,统辖岭南13州。
陈霸先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期间,在这里招收俚、僚子弟兵,积蓄力量,
其后北伐侯景,并于公元557年建立了陈朝。陈时广州都督府仍治高要。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两广总督府从广西梧州移驻肇庆,
直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才迁往广州,历时182年。1646年,
朱由榔以肇庆府署为行宫,即位称帝,改称永历,在肇庆组织军民抗清。
清代在省与府之间设道,如分巡肇罗道、分巡肇阳罗道、分巡广肇罗道等,
道台多设在肇庆。1912年以后,先后设肇罗军政分府、肇阳罗镇守使署、
西北军绥靖委员行署等于肇庆;1936年,设置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
公署,辖12个县。
28
建国后,肇庆一直是高要县、肇庆市人民政府和肇庆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
1988年3月,肇庆改为省辖市,辖端州、鼎湖两区和高要、
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
德庆、郁南、封开、怀集10县。1995年,云浮、罗定、郁南、
新兴等四个县级建制从肇庆
市辖区划出,另外成立云浮市。到目前为止,肇庆实辖端州、鼎湖两区,高要、
四会两市(县级),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及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
29
感谢游览我的家乡-肇庆市。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