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文档名称:

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ppt

格式:ppt   大小:158KB   页数:8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ppt

上传人:endfrs 2022/3/7 文件大小:1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ing〕 : 个人课题研究的根本方法
教育研究讲座
研讨提纲
一、小学教师为何要从事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的含义与意义
二、什么是个人课题与课堂观察
个人课题与课堂观察的含义与特最低层次的观察:日常的不自觉的观察
个体在实践中有意识或无意识自然****得的能力,是知觉心理的一局部,是在不自觉中进行的。 〔日常概念〕
第二层次的观察:日常的细致的观察
更为细致和系统,针对某一具体情况,具有一定目的性,但有时是不自觉进行的。
〔日常概念〕
最高层次的观察:科学的观察
针对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是一个有意识的自觉过程,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需要事先设计并借助一定的工具,是各种科学研究所使用的观察。 〔科学概念〕
〔3〕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指:
1〕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
2〕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3〕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
4〕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
5〕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课堂观察的根本特点
〔1〕不同于日常观察的特点
目的性
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与问题,具有明确的研究目的。
选择性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对象、场所、时间、位置、方法。
系统性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观察策略,对全程系统规划。
情境性
既要观察现场小情境,又要考虑事件发生的大背景。
理论性
观察的科学与标准要求需要一定的理论作指导。
〔2〕不同于其他研究方法的特点
现场实施
在自然的课堂情境中现场进行记录与研究。
简便易行、操作灵活
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原始资料。
样本量小
研究的问题、场景和对象更为微观。
主观性强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是人与人的关系,通过观察对人的行为背后的意义进行诠释,课堂观察的主观性不可防止。
发挥优点,综合运用,弥补缺陷。
二、课堂观察为何是 个人课题研究的根本方法
〔一〕教师为何要进行个人课题研究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性质
1、以应用性研究为主
根底性研究
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描述、解释某些现象与过程以及它们的活动机制与内在规律。
对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属于具有同解决实际问题无直接关系的认识。
应用性研究
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根底性研究成果作进一步的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
小学的教育研究大多偏向于应用性研究
以学校中的问题或教育教学改革为重心,寻求直接的问题解决或改革效应
2、以中微观研究为主
宏观研究
把教育研究看成一种有自身特性的社会现象,重在研究“联系〞,既包括社会的要求与投入,也包括教育的产出与作用。
中观研究
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在某种机构〔如学校〕进行的活动,包括在这些机构中进行的所有有关教育、教学、管理等活动。
微观研究
把教育活动看成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
中微观研究更注重教育体系内的、一般社会系统所没有的许多特殊成分,比方教学、课程等。
小学的教育研究大多属于中、微观研究。
主要针对学校这一机构内部进行的各种活动。
3、以现场研究为主
书斋式研究〔文献研究〕
研究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得材料,并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而取得研究成果。
研究者与教育实践活动不是直接接触的,而是实践的旁观者与思考者。
现场研究
研究在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
“到现场去〞 是人们认识事物性质的可靠方式。研究者与实践的接触是直接的,可以看到事物发生、开展的真相。
中小学教育研究主要是现场研究
现场研究较好地表达了研究与实践的一致性。因为教师一直生活在教育现场,这为其现场研究提供了条件。
为什么设立个人课题研究
个人课题:教师专业开展的内在诉求
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 宋运来
〔一〕集体课题研究的困惑
91年从晓庄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一所县实验小学工作。工作伊始便被学校吸收为省、市规划立项课题组成员。刚工作的我尚不知科研为何物,只觉得参加课题研究小组既神圣,又荣耀。填写子课题方案表,积累研究资料,做研究小结,领导布置做啥就做啥。
“九五〞期间,校长亲自主持了一项立足于学校办学特色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由于校长社会活动多,他便把课题具体操作的任务交由我来负责。从方案的设计、论证到子课题的分解、人员的安排、实施、阶段的小结,每个环节我面面俱到。校长只是按照进度表定期崔促一下。老实说,这并不是我喜欢的课题,我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我应做的任务而已。
每次组织课题组活动都比较困难,你拨一下,他们动一下,课题组成员往往被动地参加研究工作,积极性不高。
1999年课题研究报告送市教科所初审,所领导一位同志阅后严厉地批评道:“这也叫课题研究?从材料里看不出研究的流程。〞我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