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战马萧萧保河山.doc

格式:doc   大小:10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战马萧萧保河山.doc

上传人:lxydx666 2016/11/2 文件大小:1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战马萧萧保河山.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战马萧萧保河山初春时节,作家王月邦带着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抗日记忆,来到了湟水河畔的曹家堡村。刚走到村口,他便向来人打听一座老坟的位置,沧海桑田,世事多变。一代名将的身影终究被历史的风烟无情风蚀,好在询问到村中一位老者,在老者的带领下,王月邦才找到了搭在水沟上当桥用的墓碑。当他用双手把墓碑上的泥土清理掉的时候,他也为我们清理出了一段尘封的往事。曾国佐,在卢沟桥打响抗战第一枪的青海抗日名将,曾经率领国民军29军37师222团跟日军浴血奋战,过后青海作家王月邦据此创作了《曾国佐将军》一书。这时前线总指挥员赵登禹和何基沣得到南、北团汀丢失的消息后,急带着一个骑兵连前来救援。途中遇到曾国佐,一同研究作战方案。曾国佐向总指挥员表态说:“是我丢失的阵地,我要去把它夺回来”。当时的曾国佐因受伤不能走路,由两个士兵扶到马背上之后,手持大刀向前冲去,二百多骑兵紧随其后。随后又有数百名步兵,民军和南团汀的村民一同参与作战,他们都手拿刀枪棍棒跟着部队。曾国佐指挥部队杀进南团汀与数百鬼子展开巷战,杀得敌人片甲不留,血流成河,敌人支撑不住往北团汀方向逃跑。曾国佐挥兵一直杀过滦河打到北寺,北寺渡河而来的鬼子因衣服被水浸湿,禁不住寒冷,正生火烘烤衣服,国军骑兵已经赶到,随后马刀当头砍来,刀光快如闪电,霎时身首异处,许多鬼子来不及穿裤子,光屁股跳上无鞍的马背向对岸逃去,2狼狈至极。追击中的国军步兵、民军和村民杀敌近千人,敌人误入深水区因为水流湍急,许多不会水的敌人慌不择路当时就被淹死了。1933年他率部队在喜峰口夜袭日军,用大刀杀敌两天两夜,尸体堆满城,伤员更是不计其数,“七?七事变”后他率领将士坚守宛平,在卢沟桥打响抗战第一枪,尤其是马厂镇、泊头镇、桑园等战斗,情景十分惨烈,曾部伤亡惨重。1937年10月,敌人又大举进攻大名,曾国佐奉命坚守,在一个旅悄悄逃跑了的情况下,曾部仍然坚守不退。曾国佐指挥各单位人员上城参战,西城墙被敌机几次炸塌,他指挥士兵用麻袋装上泥土重新垒起。后来在大名府被日军包围,大军一直都在邢台一带,阵地却迟迟收不回来。打不过敌人的时候底下的士兵都是托着拉出城门的,当时的溃兵兵败如山倒,逃出城门时尽然踩死了城门洞拴着的骡子,当时战斗的惨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曾国佐一生英勇杀敌冲锋陷阵,他抗日救国和奋勇杀敌的信念始终是坚定的。他一生戎马疆场,屡立战功,后来因为不满国民政府的退让政策,受到排挤,回到宁夏担任军职,抗战胜利前夕因患病不治逝于宁夏中宁,以军功受到追晋,享年55岁。其遗体由弟曾国权送回原籍祖茔安葬。多年以后我们能找的只有曾国佐将军残存的墓碑,但是曾国佐将军的丰功伟绩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至今他的事迹,依然为人们所传颂;3他就像一盏明灯,划过历史的天空,回落在高原大地,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程。青海的广大地区属于高原牧场,这里自古盛产良马青海骢。“卢沟桥事变”不久,由于国共共同抗日的形势所迫,时任青海省政府代主席的马步芳派出一支骑兵参战,这支八千人的骑兵师由回、汉、撒拉、东乡、保安、藏等民族共同组成,师长为马彪。这支来自中国最西面的军队骁勇善战,竟被日伪军气急败坏地称为“马回子军”或“马胡子军”。在战场上让敌人闻风丧胆,乃至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其作战记录中写着“恶战马彪”的话。后来又增编骑二师,由马禄任师长,由于马禄跟共产党军队的良好关系,毛泽东为他书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