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故乡抗战的最后一役在临近解放区,甚至就在解放区军民包围的敌占城镇,直到天皇宣布投降的数日乃至数十日之后,日军仍不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投降,而顽固地等待国民党“中央军”前来接收才肯放下武器,这样的例证我是亲历过的,那就是我的家乡渤海湾和莱州湾之间的港口――龙口。龙口,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屺姆角,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民族企业家自行开港,但随即也遭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摧残。当时日军为攫取德国占领之我国的青岛,于正面进攻不克之后,便从龙口登陆,意在抄后袭取青岛。1914年9月3日,兽军三万余人在龙口城乡大肆抢掠奸淫,杀害无辜百姓,然后沿黄(县)青(岛)公路南下迫使德军投降,青岛和胶州湾又为另一外国强盗侵夺。“七?七”事变之后,日寇再次在龙口登陆,蹂躏达数年之久。鉴于龙港地位之重要,日寇意欲大举经营,最多时驻军一个大队(一说是一个联队)。1944年之后,据说日军大本营方面即使在危急之时放弃本土土地,也要死守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于环黄渤二海作困兽斗。一个重要的证据是:自1943年以来,日军就在龙口北沙滩修建大型的火力发电厂,高矗于半空的乳黄色的烟囱在距此一二十里外的黄县、招远都能望见。足见敌寇打算在此作长期的坚守。后来,由于太平洋战争吃紧,不得不从这里暂时抽调兵力,但直到日本投降前,驻龙口的日军兵力也在两个中队以上(另一说是一个不足数的大队),而且武器装备强于一2般的部队,除迫击炮、轻重机枪外,还有九二步兵炮等重武器多门。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愈来愈不利于他们,龙口的守敌自然也加强戒备,对进出港区的人等加紧盘查,以前由此往返于大连、天津、烟台、秦皇岛的客货轮也受到很大限制。1944年与1945年之交的一个事件极大地震动了龙口及附近的守敌,也极大地鼓舞了抗日的军民。龙口伪军警备队中的一个小队在小队长李某的带领下,于一个深夜采取毅然的行动举行反正。这一是因为我根据地军民宣传工作的感召,二是因为平日鬼子对他们的欺侮压迫使之忍无可忍!他们采取的行动方式也够痛快淋漓,是在深夜以报告军情为幌刀劈了日军中队长和中队副,并击毙了欲开枪反抗的中队长太太。然后一个小队携械拉出戒备森严的市区,奔向南山抗日根据地,受到了根据地军民的热烈欢迎。尽管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延安中共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敦促华北、华中的日军向附近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投降,停止抵抗,放下武器。但胶东半岛的日伪军大多还是在我军强攻下才不得不放弃所盘踞的城镇和据点。其中日军大都仍坚持抵抗而被歼或逃窜至大城市。我县县城这时据说只有一二名“指导官”,已难以控制伪军的行动。故伪保安大队千余人在大队长林香圃带领下开出城外,向我军投降。但龙口港的鬼子仍顽固拒降,倚仗多年修筑的坚固工事,如梅花式的子母碉堡和远胜于我地方武装的火力决意一拼。原来在这一阶段,我胶东军区直属的主力部队“老十三团”等部基3本上集中于半岛腹心地带莱阳、平度和胶济铁路沿线胶县、高密一带,担负主要攻守任务。而北部烟台、威海等重要海港城市,大都是分区部队东海和北海等独立团收复的(当时胶东半岛划分为东、北、西、南四个军分区)。攻击龙口的战斗任务由北海独立一、二团担负,并在黄县独立营配合下于初秋的一个夜晚开始打响。虽说我分区部队缺乏重武器,迫击炮和重机枪也比较珍稀,但士气高昂,对上级的战役部署有深刻的领会:争分夺秒,步步推进,尽量提早攻取港市,以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