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论梁晓声“知青小说”中的英雄主义摘要:十年的动荡造就了知青小说这一特殊时代题材的诞生,其中,以梁晓声为代表的东北建设兵团的一批知青作家首先把一种虚假的理想主义光辉投射在失败的历史上,使它变成了一部辉煌历史,并借以笔墨展现了知青们在动荡之中、在理想主义的光环下所表现出的一种英雄气概。关键词:知青小说;梁晓声;英雄主义[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01文化大革命的第三个年头,一场“上山下乡”运动的浪潮把一千多万的城市青年推向农村,这些城市青年有个共同的名字就叫做“知识青年”。梁晓声从1968年到1975年曾经有过7年的北大荒经历,正是这些经历为他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从而创作出了大量的反映知青生活、描写知青命运的小说,他的这些小说号称“北大荒”小说系列。梁晓声作品中所描述的在那无比严酷的现实面前,这批人的理想主义已经受到了相当大的挫折,甚至破灭,仿佛他要把全中国青年心中的理想激情彻底用完,只有用这种激情的方式才能祭奠他们那曾被激情点燃又被焚毁了的青春。梁晓声曾经说过,知青代表了一个时代,他所反映的这个时代中的人,又是“出生就挨饿,上学就停课,毕业就下乡”的一代人,在他的作品中,梁晓声以他的朋友们、同学们、同龄人为原型,为他们这不平凡的一2代人,一代知青,树立一块人们难以忘却的碑石:《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年轮》、《雪城》……他的知青小说倾注着真诚,整个看起来具有非常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当然还有英雄主义。作为插队北大荒的知青,他用知青文学就像一颗石子般搅动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他在作品中所宣泄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结如涟漪一般震动了那个年代,他所记录的骚动的青春、躁动而又真实的年代以及北大荒的生活带给了年轻一代史无前例的精神食粮。梁晓声的“知青小说”不同于以往某些同类作品凄切、悲怆的格调,充分肯定了知青的人生追求和劳动创业的价值,讴歌了青年人在大自然面前所显示的不屈的意志,赞扬了他们为祖国乐于吃苦、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为知青题材小说注入了一股阳刚之气,开创了一种雄浑之美。梁晓声的开山之作《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一部真实地反映第一代知识青年在北大荒开垦土地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目标一致、齐心合力去完成任务的垦荒集体,但是所要着力揭示的,却是这个垦荒集体在那非常年代和恶劣的大自然面前,奋勇抗争和人与野兽的勇敢搏斗,从而使文章中的人物无论是从身躯还是到灵魂都闪耀出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使小说成为对奋斗的一代知青的诚挚的颂歌。梁晓声在雄伟、壮大的历史背景中,展现了一个险象丛生、无比恶劣的自然环境,在这基础上来塑造粗犷、勇敢、刚烈的人物形象,谱写了以英勇悲壮为主题的人生交响曲。在小说里,跟自然暴力激烈抗争的人的伟大和力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赞许。同时,作为一种象征的载体,残酷、险恶的自然现象又使人们联想起“文化大革命”的环境,社会的邪恶势力,感受到了当时的时代气氛。3在梁晓声的作品中,除了表现雄浑壮阔的英雄主义之外,还描写了另一类细腻温婉确又不失坚韧的“女性英雄”形象,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1986年连载的长篇小说《雪城》。无论是梁晓声所讲述的是曲折跌宕的故事还是作品中所表现的缠绵悱恻的感情,都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都带着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色彩。女性在中国的历史中,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