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经过风伯伯的教育,感到了惭愧,转变了态度.
我试图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对话、动作,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明白其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经过风伯伯的教育,感到了惭愧,转变了态度.
我试图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对话、动作,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明白其中的道理。重点抓住三处:小松树的话、风伯伯的话和最后的“惭愧”。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在开头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指一指哪里是山上,哪里是山下。哪一棵是大松树,哪一棵是小松树。让孩子迅速掌握大小松树的位置,为后文的理解作出铺垫。
第二自然段小松树的话是教学的一大重点,教学目的意在引导学生体会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没有礼貌和瞧不起人。但如何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体会呢?仅仅通过广泛的读而企图有所悟,显然是无法一步到位的,即便学生真的悟出些什么,也是粗浅的、片面的。可抓重点字词,找几个切入点:“喂”、“多高哇” 、“很远很远”和“你呢",通过联络生活、情景创设、读悟结合等方法,引导学生分别体会小松树的不礼貌、骄傲和瞧不起人。
在理解风伯伯说的话,让学生看图体会风伯伯的表情和动作,并试着演演,然后带着表情读,在孩子读了“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后,让学生想象“惭愧"会是怎样的表情,并试着表演一下,,带着表情表演读,使孩子内心的情感体验得以外化,有助于帮助孩子进展感情朗读。
课堂上用“比”来结合实际生活练习说话,训练学生的说话才能。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根底上加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