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王明阳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42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王明阳读后感.docx

上传人:baibai 2022/3/8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明阳读后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 又问,“天地鬼神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具无了?” 曰:“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这里与观花一样,王守仁强调审美活动中主客体间的意向性构造中的互动关系及其主体心灵的主导作用。天地鬼神万物的意义和生命是我的灵明的投射,是我的灵明的延长和另一体。同时,作为有限的生命存在,我的灵明也只能是无限的天地鬼神万物的一局部,与其同体,一气流通,不行间隔。这里,王守仁对审美主体生命意识的感召,就说明其体验美学关涉到人的终极关心。作为审美对象的天之高远和地之深广,其自身是无法体认的。只是由审美主体在“仰高”、“俯深”等超时空、冥物我的审美活动中,天地才生成了高远深广的审美意象。同时,审美主体也感到了宇宙之无限及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因此,他感慨“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但王守仁更要以渺小之灵明去折服、统摄那无限之宇宙。这是多么崇高、宏大的人类意识! 假如没有人的意识(如死的人),天地万物还有何美丑可谈,更无生命意义可言,世界就恒久只在吾心之外。
王守仁认为,“乐”作为心之本体,圣人、常人初非有别。只是常人不能象圣人那样有“真乐”,主要在于自寻忧苦迷弃,为世事所累,不能保持一种澄明的“虚灵”心境状态。这种‘虚灵”的心理状态是审美活动得以进展的前提。“虚灵”不是无知无识的空虚,而是一种“人生山水须谨慎,胡为利禄缠其身”的那种精神充溢、不为世迁所累和自由的状态。由此,一旦体悟到“良知”(一念开明),“反身而诚”,那活泼泼、怡悦自得的‘孔颜之乐”也就朗现了。为此,他提出了审美体验的两种根本方式即顿悟式的“觉”和渐悟式的“体”。他说:“人假设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自去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所谓“觉”就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是自我醒悟,对人生真谛的瞬间把握,同时也是自我心灵的升华。又说:“可知是体来听讲不同。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味道。只是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的。”假如前者“觉”只注意了“顿悟”方式的话,那么,这里“体”那么关注的是那种渐进性的生命体验过程的方式。我们知道,对任何事物的相识或把握,都有一个从详细到抽象,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的不断深化过程。对作为“至乐”境界的“良知”的体验,更是如此。前述可知,在王守仁看来,“良知”是人生、社会、历史的统一体。“致良知”凝合着他的审美方式对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价值的认知和情感,更是他一生在功与过、荣与辱、达与穷之中细细品尝人生,体验生命意义的理论升华。用生命体验人生意义是王守仁体验美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审美体验的核心。
--------------------------------------------------------------------------------
民国的王学风潮
由于历史的缘由,王阳明作为中国唯心哲学的代表,在我过去受教育的课本中罕见其名。后来读得书多了,王阳明的名字慢慢地进入了脑海。这几年读书过程中,遇到了两本让我对王阳明大感爱好的书,一个是《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其中反复提到蒋介石对王阳明的推崇和信奉;一个是《明朝那些事儿》,把王阳明写得神乎其神。后来在不同的书中看到,王学在民国是大为流行的。
一口气读完董平教授的《传奇王阳明》后,先弄明白了两个民国典故的由来。一个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名字的来历,其本名陶文濬,因信奉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先改名“陶知行”,后又改为“陶行知”。再一个就是蒋介石“攘外必需安内”的来历,原来也是王阳明先生的,以蒋介石对王学的崇拜,倒也自然。这个提法王阳明在平定广西叛乱的时候运用,原话是“御外之策,必以治内为先;安民之术,须以化俗为本”。
这两个典故也就印证了王学在民国的影响力。
--------------------
在强调主体意识的能动性,追求那种“与物同体”,“良知独显,与造物者游”,“个个心中有仲尼”的“至乐’境界的同时,王守仁强调审美体验在审美活动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王守仁相识到,作为驾驭世界的一种方式,审美活动不同于纯理性的相识活动和实践理性的意志活动,而是一种具有感性自由的生命情感活动。这种审美活动的实现存在于审美主体的生命体验中。这种体验既非感性直观又非逻辑理性的心理活动,而是对于生命存在意义的瞬间把握,是与人的生命活动如情感、想象、直觉、快乐、苦痛、意志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