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刘长卿《余干旅舍》译文
本文是关于刘长卿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
评和分享。
刘长卿的《余干旅舍》按时间顺序,从日暮时分到夜色渐浓,到
明月初上,最后到夜色阑珊,层层透露出诗人越来越强烈的乡情旅思,
感情真挚,孤单单的。而一只鸟儿飞翔,也给空寂的环境带来一丝生机,但是,独鸟也不愿久留,背人远去,那况味是难堪的。“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落寂和萧条。“独鸟背人飞”,含蕴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此联句头为一“孤”一“独”,暗示了诗人孤苦背时,宦途坎坷的凄凉境遇。
颈联写随着时间推移,夜幕降临,一规新月正在那水边的渡口冉冉上升。往日此时,邻家的渔船早已傍岸,可今晚,渡口却是这样寂静,连渔船的影子都没有。这么晚了,本该回家的邻家渔夫,今夜还没有归来。诗人心思细腻,不禁对邻家渔夫担忧起来。诗人的体察是细微的,由渡口的新月,念及邻家的渔船未归,从渔家未归,当然又会触动自己的离思,在外漂泊的酸楚。诗人又想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家人肯定也是盼着自己回去。家人此刻或许也在登楼望远,“天际识归舟”。
诗写到这里,乡情旅思已经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诗人凭眺已久,此时此刻,诗人内心深深的思乡之情绵绵不断地涌上心头,乡情愁思正不断侵袭着他的心灵,悲从中来。就在诗人
“乡心欲绝’‘时,不知从哪里又传来一阵捣衣的砧声,谁家少妇正在闺中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在阑寂的夜空中,那砧声显得分外清亮,不断的砧声让诗人已经欲绝的心情更加痛苦,一声声简直把诗人的心都快捣碎了。这一画外音的巧妙运用,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家中亲人不知此时又在做什么,兴念及此,不能不回肠荡气,五脏欲摧。诗虽然结束了,但凄清的乡思,缠绵的苦情,
却还像无处不在的月光,拂之不去,剪之不断,久久萦绕,困扰着诗
人不平静的心,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五言律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思乡之情。全诗按照
时间顺序描写了日暮后的凄凉景色,由看得见“枫叶稀”的日暮时分,
写到夜色渐浓,城门关闭,进而写到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
闺中思妇捣寒衣的砧声,时间上有递进,凄凉的感情也在逐渐递进,
直到最后达到了高潮,将凄苦的心情写得痛彻心扉。这体现了诗人在
小城旅舍独自观察之久,透露出他乡游子极端孤独、寂寞的情怀和思
乡情绪逐渐加浓,直到“乡心正欲绝”的过程。诗人巧妙地将内心的
感情融合到环境中,自然也变得奇美无比,意蕴深厚,感情绵长。诗
笔灵秀宛转,把这种内在的层次,写得不着痕迹,非细心体味不能得。
一首小诗既有浑成自然之美,又做到意蕴深沉,十分难得。
拓展阅读:刘长卿生平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
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
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10年左右或
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
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因官至随州刺史,也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
河间(今属河北)。唐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
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
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