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二、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概念和核心命题
(一)概念
社会事实
所谓动作状态,无论固定与否只要是由外界的强制力作用于个人 而使个人感受到的;或者说,一种强制力,普遍存在于团体中, 不仅有它独立个人固有的存在性,而且作用于个人,使人感受的 项会给整个社会或共组成都分的运作带来什么结果。显然,涂尔干不仅 最先阐明了功能分析的意义,而且我们不久就会看到,他的著作实际上就是一系 列功能分析的范例:无论是对分工还是宗教的分析,他都强调了这些社会事实对 社会团结和整合的功能。正因为如此,如刘易斯•科塞所说:“迪尔凯姆应该被 视为功能分析的直接先驱,这种分析类型后来在拉德克利夫•布朗和马林诺夫斯 基的影响下成为不列颠的主流人类学,再稍后,在塔尔科特•帕森斯和罗伯 特・,又引导出美国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
除了上述解释准则以外,迪尔凯姆还提出了求证的准则,这就是比较的方法。 迪尔凯姆认为,有关社会事实的研究或求证过程实际上应该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假设一推测一检验,而比较则是连接这三个步骤的中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在本质上又是一门比较科学:为此,迪尔凯姆写道:“如此, 个人除非研究社会事实在所有社会种系的全部发展过程,否则就无法解释任何复 杂的社会事实。比较社会学并不是社会学的一个特定分支;只要它不再是纯粹描 述的而是注重研究事实的,它就是社会学本身”。
(-)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
(SOCIAL SOLIDARITY)
社会团结要解决的本质问题:人们是如何结成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 会关系,进而形成一定的社会秩序的?
卢梭:社会契约;孔德等自由的竞争,彼此在追 求自身利益时相互满足
涂尔干:集体意识或集体表象
同上述先驱不同,迪尔凯姆认为,将一群个体联结成一个社会的是该社会的 集体意识,这是“同一个社会的普通公民共同拥有的信仰和情感之总体,……毫 无疑间,这种意识并没有一个特殊的机构作为其基础;从定义上说,它是弥散在 社会的每一个部分的。……因此, 体意识方能存在。它是社会的一种心理类型,有其自己的特性,自己的存在条件, 自己的发展模式,就像个人一样,虽然方式不同”①。在迪尔凯姆看来,人们缔 结理性的契约之前显然必须对契约的约束力和效力有共同的理解;同理,国家的 法律产生效力也必须以人们对法的共同理解为前提;而像斯宾塞所说的自出竞 争,一样需要以共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为基础。如此,是人们共同的价值观、 道德规范即这里所说的“集体意识”将人们联结在一起并使各种社会秩序得以确 立。
因为对“集体意识”概念的空泛不满,在此后的著作尤其在《自杀论》中, 迪尔凯姆使用了 “集体表象”的概念。“可以将集体表象视为集体意识的具体形 态或基础,它是特定集体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在许多著作中,迪尔凯姆都一再 强调他的社会学主义的立场,即“集体表象和个体表象具有不同的性质”,它虽 经个体表象综合而来,但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其性质并不是各组成部分 的性质之和。综合并不是像有的人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一种不具有派生能力的现 象;它不是将事实和各成分的性质简单地加以综合”。
社会进化的思想(理想类型)
表8-1 迪尔凯姆的两类社绘团结及其基本特征①
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