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当前全党全社会压倒一切的,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的社会。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能否妥善处理社会不稳定因素,是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的严峻考验。处理恰当,能消除矛盾、化险为夷;处理失当,会激化矛盾,影响稳定。有效抵御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善于应对各种重大突发性事件,是新形势下党政领导干部必备的执政能力。一、当前基层工作面临的执政新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治国方略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也就是由主要靠政策办事向主要靠法律和政策办事转变。正是这种转变,使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稳定状况突显了总体稳定,但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存在着诸多不稳定因素。从外部环境看,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不变,在其支持纵容下,“台独”、“藏独”、“疆独”、“法轮功”、“民运”等“五毒”合流,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捣乱破坏活动一天也没有停止,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从国内情况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大众普遍受益,人心思稳。但是,也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愈加复杂。从目前来看,现阶段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二是农村两委会班子的矛盾。主要是指农村两委会之间矛盾突出,工作互不配合,甚至出现相互拆台,拉帮结派,争权夺利的问题。此类矛盾是当前农村最主要的矛盾类型。三是干群之间的矛盾。这类矛盾是目前农村矛盾纠纷表现的又一存在形式。另一方面群体性事件影响着社会稳定。群体性事件这类事情,虽然不是太多,但处置困难,后果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第一位的问题。二、当前执政能力不足的现状分析1、对当前严峻形势认识不高。缺乏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环境,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对社会政治稳定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积极参与到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不能担负起确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2、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表现为一些党员干部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素养不高,公开接访、执法监督和执法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缺乏依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导致一些涉法涉诉上访案件的发生。一些干部甚至在处理问题时,出现冷硬横推、简单粗暴执政方式,结果导致矛盾更加激化,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以上级领导人的指示为依据而不是以法律和政策为依据解决问题。在那些同志的观念中,一切问题的解决,都可以用“快刀”,都可以用通过请客送礼而积累的“感情”,都可以由上级领导人出面干预,很不重视增强自己处理复杂问题能力。3、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不大。对一些矛盾冲突和群体性事件把握控制不到位,解决不利,久拖不决;对政策掌握不够,回答群众提出问题闪烁其辞,出现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致使一些群众采取逐级或越级方式进行群访,把内部问题引向社会。4、群众路线执行不到位。一些基层干部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对基层群众深入不够,不了解群众疾苦,造成对一些苗头性的不稳定因素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