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

格式:ppt   大小:903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

上传人:977562398 2022/3/9 文件大小:9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DVT
定义
病因学
诊断治疗
预防措施
第一页,共33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堵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残疾。全身主干静发血栓形成。
第十页,共33页。
高凝状态及微循环血流瘀滞
在正常情况下,前列环素,能抑制由血小板合成的血栓素,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大面积烧伤可以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质C减少,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
第十一页,共33页。
DVT 诊断
症状
1.疼痛:不明原因的小腿肌肉疼痛,如发生在髂、股静脉,则疼痛较为严重。
2.肢体肿胀:血栓如发生在髂、股静脉,则肿胀更为严重。
3.发热:不明原因发热,小腿深层静脉血栓形成,往往为低热,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则起病较急,全身症状明显。
4.心搏过速:炎症或血栓分解物吸收反应所致。
第十二页,共33页。
第十三页,共33页。
临床表现
体征
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怒张是下肢DVT的三大主要表现。
第十四页,共33页。
症状与体征
体征
Homans直腿伸踝试验征。
Neuhof 征压迫腓肠试验征
第十五页,共33页。
针对烧伤患者
创面渗出增多
新移植的皮片色泽苍白
创缘肉芽组织色白
第十六页,共33页。
分型
第十七页,共33页。
周围型
(1)周围型 也称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因血栓局限,多数症状较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小腿疼痛和轻度肿胀,活动受限。症状与血栓形成时间一致。主要体征为足背屈时牵拉腓肠肌引起疼痛及腓肠肌压疼。
第十八页,共33页。
中心型
(2)中心型 也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多见,表现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患侧腹壁浅静脉怒张,皮肤温度升高,深静脉走向压痛。血栓可向上延伸至下腔静脉,向下可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成为混合型。血栓脱落可导致肺动脉栓塞,威胁病人生命。
第十九页,共33页。
混合型
(3)混合型 即全下肢深静脉及肌肉静脉丛内均有血栓形成,可以由周围型扩展而来,开始症状较轻未引起注意,以后肿胀平面逐渐上升,直至全下肢水肿始被发现。因此出现临床表现与血栓形成的时间不一致,也可以由中央型向下扩展所致,其临床表现不易与中央型鉴别。
第二十页,共33页。
诊断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漏诊
① 深静脉血栓早期表现不典型,当病人自诉肢体沉重乏力、不适、麻木,常考虑是烧伤创面引起,容易忽略血栓栓塞;
② 下肢血栓造成的下肢肿胀容易被烧伤创面引起的肢体肿胀所掩盖,容易被忽略;
③ 由于切削痂手术的切削痂深度不同,使病人双侧肢体周径不同,不易发现血栓导致肢体肿胀。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治疗
非手术疗法




尿激酶 10000u 1次/ d 、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 (、 低分子量肝素钙 ( 10 0 0 U/d), 1次/d、 ,3次/d联合治疗一周, 辅以适当功能锻炼和弹力绷带压迫等措施, 用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PT、 APTT、 PLT等相关指标
手术疗法


第二十三页,共33页。
一般处理
下肢深静脉一旦血栓形成,病人应卧床休息,减少因走动使血栓脱落而发生肺栓塞的机会,切忌按摩挤压肿胀的下肢。患肢抬高使之超过心脏平面,有利于血液回流,促使肿胀消退。卧床时间一般在2周左右,2周后,穿阶梯压差性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可加快组织消肿,减轻症状。
第二十四页,共33页。
下腔静脉滤网置放术
目的是通过在下腔静脉内放置滤网,使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后不致引起肺栓塞。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预防
烧伤早期体液大量丢失,静脉塌陷,末梢输液难以保证机体需求,应予以静脉切开或置管以保证液体的输入。此尽可能缩短静脉置管时间(6D),改用外围静脉穿刺输液。
大面积烧伤前48小时内严格计算输液量及种类,根据红细胞比积及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血液浓缩。
营养供给以胃肠道途径为佳,减少对静脉刺激较强药物的输入,如确需时,低速不宜过快,防止静脉炎。
常规作血凝系统检查,如果出现有高凝的趋势,立即使用小剂量肝素及口服华法令等治疗。
在诊疗高峰期,应配备一个浅静脉留置针管,专供抽血用,以避免因频繁行股静脉穿刺抽血而形成深静脉血栓。
积极治疗创面,促使早期愈合。
第二十六页,共33页。
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对于不能下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