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文档名称:

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3,896KB   页数: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docx

上传人:飞行的猛子 2022/3/9 文件大小:3.8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郑州市高新区综合
目 录 干路网规划
一、概述 公共交通规划
区域概况 停车规划
规划背景 交通管理规划

6满足城市自身不断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和不断提高的运输服务质量要求,
同时引导城市交通走上结构和谐、生态集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目标特征
(1) 内外畅达 :建成多方式协调发展、高度发达、利于承接区域经济圈辐射和辐射中原的区域交
区域发展现状
通系统,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 结构和谐 :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组织有序的道路交通设施与运行系统;
(1) 将区域交通体系融于大区域交通体系之中,建立以城市快速路、城市干道为骨架的交通运
(3) 生态集约 :选择和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体系,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输网,形成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近期发展目标 (2) 建立与区域发展布局和土地利用相适应的,由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的
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城市交通网络优化升级, 交通更为快速便捷, 交
结构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不断满足发展各阶段的交通要求,促进和引导区域合理有
通运行顺畅有序,交通结构和交通出行环境明显改善。
序发展。
三、交通发展战略
,促进交通与用地布局统筹协调发展
(2)主城副中心道路交通系统必须保证良好的可达性,提高路网密度,保持规整性、系统性
和完备性。 同时,结合道路建设, 高标准配置先进的交通管理设施体系, 提高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
1、 以交通设施建设引导城市空间拓展
(3)港区路网发展要充分协调城区道路与疏港道路的关系,实施客货分离,明确道路的服务
(1)以交通走廊引导和支撑主城区由单中心向“一主三副”空间布局形态的转变;
功能。
(2)以公交引导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 TOD );
4、 加强快速道路、主干道、大运量公交等沿线的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控制
(3)土地利用布局和开发建设贯彻公共交通引导的原则,采取有机疏散与集中发展、集约利
用相结合,避免均质化的土地利用模式; (1)快速路的布局要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协调,不宜从商业性、生活性组团中间穿过。
(4)主城区内用地组团的分布,要有利于疏解老城区和城市核心区的交通压力; (2)要控制城市主要干道两侧的用地开发性质和强度,避免大型公建直接开口于主要干道,
(5)实施邻里社区单元内部土地混合开发,降低交通出行需求,同时重视多样化的交通设施
确保城市主要干道交通功能的发挥。
建设; (3)对城市主要客流走廊, 根据远期公交优先通道和轨道交通规划, 强化两侧高密度的居住、
(6)对于大型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要加强用地控制和预留。
商业、办公用地开发,为公交发展积聚客流。
2、 继续保持适度超前的交通投资 5、 积极推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
(1)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道路建设较快发展,加快建设干线公路提档加密工程,积极推进农村
建议实施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 并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对新开发项目交通
公路达标升级工程,加快主城及其与新市区、新城联系的快速通道建设,加快新市区、新城干道网 影响区域内各类交通设施的供求进行分析, 评价项目开发对周边交通影响程度, 及时提出城市开发
和支路网建设。 项目的改善措施和方案。
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差别化的交通发展策略 (2)改革城市道路、公共停车场、公交场站等交通设施投融资模式,保证城市道路交通设施
建设资金来源。
1、 采取差别化发展政策,引导小汽车和摩托车的合理使用
3、 建立与组团片区功能和用地强度相适应的交通网络和运行体系
(1)受城市核心建设区、特别是老城区路网容量的限制,远期需根据中心区道路交通拥挤程
(1)老城区要充分考虑保持原有城市肌理,路网发展要以梳理和整治为主,完善交通管理设
度,适度采取区域差别化的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
施,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2)主城区外围地区可以采取较为宽松的机动车拥有和使用政策。
(3)城市中心区进一步扩大摩托车禁行范围,未来主城区整体设置摩托车禁行区,并加强摩 (5)开辟特色专线,在旅游景区开通旅游专线,通过长途旅游巴士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资
托车管理;市域其他片区、组团可以采取较为宽松的摩托车发展政策。 源的整合协调。
(6)从路权、信号控制等方面提供公交优先。
2、 根据城市用地性质和强度不同,采用差别化的路网发展策略
2、 创造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鼓励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
(1)市域道路的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