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组胚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组胚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1017848967 2016/11/10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组胚名词解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组胚名词解释资料并不完整,想要得高分的同学自己看书,希望大家可以自己下去整理~(内皮):衬贴在心、(间皮):衬贴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杯状细胞):形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含深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黏原颗粒。由于颗粒中含黏蛋白,故称黏原颗粒。黏蛋白分泌后,与水结合,有润滑和保护上皮的的作用。(浆液性细胞):浆液性细胞的核为圆形,位于细胞偏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呈强嗜碱性染色,顶部胞质含许多嗜酸性的酶原颗粒,电镜下可见胞质中有密集的粗面内质网,在核上区可见较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分泌颗粒。浆液性细胞的分泌物含较多的酶类。(黏液性细胞):黏液性细胞的核为扁圆形,居细胞基底部;除在核周的少量胞质呈嗜碱性染色外,大部分胞质几乎不着色,呈泡沫或空泡状。电镜下可见基底部胞质中有一定量的粗面内质网,核上区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极丰富的粗大黏原颗粒。(浆半月):大部分混合型腺主要由黏液性细胞组成,少量浆液性细胞位于腺泡的底部,在切片中呈半月形结构,称浆半月。(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在电镜下,微绒毛内部有许多纵形的微丝。微丝上端附着于微绒毛顶部,下端插入胞质中,附着于终末网,微丝使得微绒毛可以伸缩。微绒毛使细胞表面积显著增大。(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指状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电镜下,可见纤毛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二联微管二联微管一侧伸出两条短小的动力蛋白臂。纤毛向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把上皮细胞的粘液及其吸附的颗粒物质定向推送。(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侧面顶端。在超薄切片上,此处相邻细胞膜形成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用冷冻蚀刻法观察,在紧密连接处的膜内,蛋白颗粒排列成2~4条线性结构,它们又相互交错形成网格,带状环绕细胞,相邻细胞连接面上,网格相互吻合,蛋白颗粒对接,封闭了细胞间隙。紧密连接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相邻细胞膜高度平行,细胞间隙约3nm,胞膜中有许多规律分布的柱状颗粒,称连接小体,它们聚集为斑状。连接小体由6个连接蛋白分子围成,中央有直径约2nm的管腔。连接小体贯穿细胞膜的双层脂质,并突出与细胞表面,相邻两细胞膜中的连接小体对接,管腔通连,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分子量小于1500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可在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整体。(桥粒):呈斑状连接,又称黏着斑,大小不等,此处细胞间隙宽20~30nm,其中有低密度的丝状物,间隙中央有致密的中间线,由丝状物质交织而成。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附着版,胞质中的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其固定和支持作用。桥粒像铆钉般把细胞牢固相连,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