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数学导学练案使用的体会
志达学校 叶岚
近一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导学练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统一使用导学练案施行教学,以追求
小学数学导学练案使用的体会
志达学校 叶岚
近一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导学练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统一使用导学练案施行教学,以追求有效的课堂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利用导学案导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困惑.(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老师对学生不放心,文本内容一点一滴都要讲,往往学生听进去的反而不多。导学练案采取“预习—-自练——查漏补缺-—稳固练习”的优化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自练掌握学生理解的情况,然后再点拔,构建高效课堂.(精品文档请下载)
用好导学练案要求老师们课堂上做到“三个还给”,即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自主,还给学生快乐;做好“三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手。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对老师在课堂的讲,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老师最好不讲,只是在适当时机点拨、强调。 “高效课堂”的一个根本的改变,就是从以前的老师如何教变成如今学生如何能自己学,由原来的编写教案转变为如今的导学案的编写。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只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实现这样的课堂,导学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就显的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道路图,为学生自主、快乐、高效学习指明了道路,是课堂知识构造体系的呈现表,是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是学生课堂学载本,是学生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是课后复习稳固使用的学习资料。设计和撰写导学案就成为了学生在课
堂上学好知识的前提保障。(精品文档请下载)
一、“导学案”首先是老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参和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老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老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每位老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完成导读单,遇到问题,课堂上小组内互相讨论,这样既进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老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课堂上“用活”了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老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理解决问题,更能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忆,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使用导学案施行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