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文档名称:

高三历史知识点汇总背诵版本(共60页).docx

格式:docx   大小:200KB   页数:6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三历史知识点汇总背诵版本(共60页).docx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22/3/10 文件大小:2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三历史知识点汇总背诵版本(共60页).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古代中国史必背
一、政治
★禅让制到王汉时期,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
3、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其选官的标准是门第高低。在此基础上,士族阶层形成。
4、隋唐:科举制产生。(1)隋唐时期确立发展
② 隋朝开始确立: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唐朝进一步完善发展:唐太宗时期,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武则天时期,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5、宋元:北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实行糊名法,录取名额大增;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不考诗赋,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试成绩好的可直接授官。(特点:更严密;人数增;更实用)
6、明清: 八股取士③作用: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科技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评价:
积极方面: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
消极方面: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经济:
古代农业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⑴耕作工具的进步①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②西汉时期,赵过推广耦犁。③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⑵耕作技术的进步①春秋战国 垄作法。②西汉时,代田法。③魏晋南北朝时期,耕耙耱。
⑶农业灌溉技术的进步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 ②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宋朝时的高转筒车、。
评价: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⑴背景
①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②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③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⑵定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农民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⑶特点: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简单落后 精耕细作,具有一定生产积极性又十分脆弱。
评价
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②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二、土地制度
1、土地制度的演变
⑴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 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
⑵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①含义: 井田制形成于商代;鼎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②瓦解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 ③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⑶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形成: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②分类: 按土地占有形态分类,一般认为封建社会有三种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如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作为征收赋税、增加国家收入或壮大军队、维护统治的依据。
地主土地私有制:其特点是个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由此,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不可避免也无法根除的现象。
小农土地私有制:广大农民占有很少土地。
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三种存在形态: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区分标准是商品是否在市场上流通。

①历史悠久 夏、商、西周时期以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②素称发达,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成就:青铜器西周:繁荣 ;战国:铁农具推广;两汉时期,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领先世界
瓷器:东汉:青瓷 南北朝时,北朝白瓷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