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句句山水句句情句句哲理句句人.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句句山水句句情句句哲理句句人.doc

上传人:xreqing 2022/3/11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句句山水句句情句句哲理句句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句句山水句句情 句句哲理句句人
—-《题西林壁》和苏轼其人

《题西林壁》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1084年初游庐山时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这两句写庐山变化多姿的相貌。诗人站在层峦迭嶂的山中,觉得它横看时
句句山水句句情 句句哲理句句人
—-《题西林壁》和苏轼其人

《题西林壁》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1084年初游庐山时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这两句写庐山变化多姿的相貌。诗人站在层峦迭嶂的山中,觉得它横看时是雄奇的大岭,,从高处、从低处、从远处、从近处各个角度去看,都呈现了变化万千的姿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写作者在观望山景之时受到的启发。作者之所以不能认清庐山的真面目,这是因为他自己站在山中间,没有选准正确观察点的缘故。
实际上,这首诗通篇都在用庐山的各种姿态来说理。全诗是说,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观点立场不同,那就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假设观点立场不正确,就会被复杂多变的表象所迷惑,,跳出某一事物之外,身为旁观者,那就可能看得清楚得多.
从深化理解这首诗的内涵起见,还是让我们翻开作者坎坷的生活经历来看看这首诗吧!
作者写这首诗时,已是哲宗即位(1085年)的先年了。此时的苏轼已经历了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等人生中最令人伤感的重大事件。在以王安石为指导的这场变法运动中,对于曾经提出过一些改进主张的苏轼来说,在新旧两派的斗争面前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是跨进一大步站到进步一边呢?还是倒退一步站到保守一边?我们从他全部的观点立场来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态度是站在旧派一边的,是从根本上否认新法的。当变法开场的时候,他就上书
“极论新法不便”,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反对“立条例司”(“条例司”:拟定和推行新法的总机关),反对“遣青苗使、领助役线、行均输线",“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无非是要求不要进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循守旧,不要变革而已。一句话,他认为“今日之政,小用那么小败,大用那么大败,假设力行而不已,那么乱亡随之.”(以上文均见:《上皇帝书》、《再上皇帝书》、《议学校贡举状》、《论时政状》、《论时政书》)他的这些言行就清楚地说明了他的士大夫阶级的观点和立场。正是因为他站在这个视点上,看到的只是新法太多地触动了封建士大夫阶级利益的这种表象,而看不到变法运动的进步本质。这正如鲁迅先生在说《红楼梦》时所说的那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因此,他便被那规模宏大的、系统完好的、改革彻底的变法运动所迷惑。
正因为苏轼顽固地坚持旧派的保守立场,反对变法,才导致他被新派排斥而被贬外地的结果。当经历了自杭州而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等几次贬逐,特别是经过那次大难不死的“乌台诗案”之后,他对宦海波澜之中变化莫测的潮来潮往,,不能不说是苏轼几经风雨后的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