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1].doc

格式:doc   大小:4,83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1].doc

上传人:儒林 2022/3/11 文件大小:4.7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1].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弟子规的心得体会[1]
《弟子规》它让我懂得了人生道路上做人、处事。有了一很好的启示。就像大海中的一只帆,让我有了自己的行驶方向.
自从学****了《弟子规》使我知道了很多道理,也让我增长了智慧.“做人要知恩作中,我们要学会用《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指导生活和工作,培养我们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和事物,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品德修养,让《弟子规》发扬光大,总之一句话,学****弟子规》不是简单的读和背,而是用来做人和做事的。(于景富供稿)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学时代,我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希望
从中找到敦品励行的智慧和力量。我看过《论语》、《老子》,背过《大学》、《中庸》
,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其一字一句都足可以受用一生。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随着社会阅历的加深,我“长大”了,我忽
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贵在力行”,贵在“学以致用”,我所懂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道
理并没有解决我成长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我的成长路上充满了太多的
困惑、迷茫、苦闷和百无聊赖。当烦恼现前,我所喜爱的中国传统文化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我的出路在哪里?我找不到答案。我开始流于世俗,把所有传统文化的书束之高阁。
我的生活变得没有规律,肆意挥霍自己的身体,“以酒为浆,以妄为常”,我的身体开始
发胖,身体素质极度下降;
我怨天尤人,和妻子经常闹些小矛盾;
我在工作上也不够尽心尽力,常因付出了很多辛苦而没有得到认可而苦恼;
我患得患失,常常觉得生活无所着落;
……
当我步入而立之年,我发现我离原来那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已经很遥远,取而代之的是一
个百无聊赖、对自己没有担当、没有社会责任感、内心灰暗和苍老的“废人”。年龄的增
长让我产生一种紧迫感,回想起来,我已经虚度了大半生了,实在是无颜面对自己,更无
法面对我未来的儿女。我不知道该从何做起,以重新燃起胸中那团追寻智慧的火焰。
一个偶然的机缘让我的书柜里多了一本《弟子规》,虽然这本书在我的书柜里躺了半年多
,但是在我听了蔡老师9月22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讲座以及4月份在地质大学讲座的光盘
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作为一个年轻人,虽有幸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却
既不能利益自己的身心,更不能利益父母、师长、亲友及这个烦恼、浮躁和痛苦充斥的社
会,我感到万分的惭愧。
我没有半点的犹豫,开始学****弟子规》,每天利用早晚坐班车的时间背诵,并努力在生
活中做到其中的一字一句。到写这篇体会的时候,已经两月有余。我已经把《弟子规》熟
记于心,并在生活、学****和工作上有了初步的受用。
1.生活起居
“身有伤,贻亲忧”,我开始爱惜自己的身体,不再肆意糟蹋,“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连自己都不爱,还谈何爱人呢?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我原来很贪睡,每天要睡8个小时以上,还整日
昏沉。现在每日只睡5~6个小时,而且头脑清醒。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我开始养成了良好的卫生****惯。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我原来很邋
遢,常常让妻子为我操心料理。我现在开始学会整理衣物,自己擦鞋。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百无聊赖之时,常以酒解忧,学****弟子规》之
后,我对酒一点欲望也没有了,至今也没有饮过酒。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我原来很不喜欢料理家务,家里脏了也无所谓,
现在我总是认真地打理家里的卫生,“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2.夫妻关系
我和妻子的关系一向还好,但难免闹些小矛盾,对彼此的伤害都很大。《弟子规》上说“
孝悌”,说“凡是人,皆须爱”,那离我最近的妻子不是我最应该“孝、悌和爱”的人吗
?每天,我怀着欢喜心做好每一顿饭,打理家里的卫生,并按照“入则孝,出则悌和泛爱
众”的教诲爱护我的妻子。如今,我和妻子相敬如宾,每天早上起来互致“早上好”,晚
上睡觉时互致“晚安”,当为对方服务时,都会由衷地说声“谢谢”,在我不辞辛苦地料
理家务,对妻子体贴入微的时候,她甚至会流下感动的泪水。在生活中,我把《弟子规》
的教诲挂在嘴边,并讲给妻子听,她看到我因为学****弟子规》而产生的变化,也自然而
然地和我一起在生活中力行《弟子规》的教诲。
3.读书之乐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以前读书,
总是三分钟热血,放下这本,拿起那本,结果索然无味。圣贤书是圣贤的教诲,是用来力
行的,而不是哗众取宠的工具,所以贪多无益。两个月来,我放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