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正文.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正文.doc

上传人:琥珀 2022/3/11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正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正文
第一篇: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从文章反映的情况看,餐饮环节上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
舌尖上的浪费是可耻的,想想每次宴席上的浪费首当其冲的即是食物浪费。前段时间央视做了一期名为“奢侈的垃圾”的报道,公布的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给了国人重重一击。
6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有相当规模的酒店餐馆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22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另外,如果按照全国大专以上在校生总数量2860万人计,每年大学生们倒掉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课题组对大、中、小三类城市,共2700桌不同规模的餐桌中剩余饭菜的蛋白质、脂肪等进行系统分析,保守推算,我国2022年至2022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达800万吨,;浪费脂肪300万吨,。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讽刺的事是:世界上有超过10亿人口即将近六分之一的地球人仍然处于饥饿状态,而联合国下属的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詹姆斯·莫里斯近日说,,解决饥饿问题已经成为联合国的最紧迫任务之一。,其中半数以上是儿童。这个“让人羞辱”的数字是对全世界的一种严厉控诉,更是对我们食物浪费的严厉控诉!
另外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持续急剧减少,虽然我们每年可以收集3000吨食物,但其中不到1%还能食用。这就是说农民辛辛苦苦大半年,最后满是喜悦地收获的粮食的绝大多数被人扔了垃圾桶,没有发挥一点价值,相反带来的是沉重的垃圾处理负担和环境污染问题,又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于是过程中又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我们就这样将他们的辛苦和心血全都付之一炬,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徒劳,他们的价值只是成为宴会上摆放无人问津的装饰品,过了几分钟便成了垃圾桶里的垃圾。
6
我们真的那么富裕到那种地步了吗?一个发展中国家就已经完全摆脱饥饿贫困了吗?到底是什么促使这我们这种恶劣风气的形成?答案我们都心知肚明,不是的。每天产生如此之多浪费的源头基本都是在发达城市,但是我国西部中部等欠发达地区依然是生活窘迫,还有很多家庭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吃这最简单最粗糙的饭菜,也许那些每日被我们大学生叫骂着扔进垃圾桶的面包,饭菜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大餐了,更不用说那些在高级宴会上纹丝未动的海鲜,蛋糕,
牛肉等等的佳肴了。当那些饥饿的孩子知道这个社会浪费成风,但他们却连吃都吃不饱时,他们失望的眼神落在那些喜欢铺张浪费的人身上,那些人的内心也将受到谴责。你我也一样。
也许大多数人都在平日里指责官员们的***消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但是细心观察,这些浪费的现象在学校食堂,社区,家庭等场所都有经常出现。我们光顾着指责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却没发现自己也身处被指责的名列。扪心自问,你的每一餐都是吃的干干净净,吃多少点多少的吗?在餐馆吃饭多下来的都有打包吗?有花很多钱买来的蛋糕就只用来玩乐吗?相信大家都会感到自行惭愧吧。
7
我们从来没有珍惜过自己所拥有的条件,也从来不感到满足,觉得一切是那么理所当然,但转眼看看那些应该受到同样爱护的穷人的孩子们,他们的渴望是什么?我们大学生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杜绝浪费粮食的措施:
1、 在大学食堂开展“光盘”行动,提倡不多打饭菜,量力而行,珍惜
一粥一饭,营造文明的就餐环境。设立相关人员负责在食堂检查监
督,严明纪律,长时间地保持活动的进行直到节俭风气的建立,学
生基本都养成节俭的就餐****惯。使之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自
然地在学生间传播开来,继而让学生成为这方面的表率人物,去感
染周围的人,感染环境,最后感染这个社会及世界。让勤俭节约的
美德继续发扬光大。
9
2、 提倡绿色生活,简约生活。加强绿色生活理念的宣传,让人们了解
绿色生活的好处和简约生活的优点,如绿色生活可以减少温室气体
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的加剧,减缓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具体方式
即尽可能减少自己的负担,只购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节约资源,
这样做的同时大家也会意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并不是只有节约
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环境,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拯救地
球。
3、 举办以“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并开展食品募捐。
如今在国外也有很多这样的组织,他们会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如星
期六在社区的服务站或是广场上进行食物募捐,将那些人们确实不
想用但是还是健康可使用的食物进行集中分配,送往孤儿院或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