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1
文档名称:

宏观经济学.ppt

格式:ppt   大小:4,390KB   页数:3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宏观经济学.ppt

上传人:Bonnacon 2022/3/12 文件大小:4.2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宏观经济学.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Macro-economics
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 牟进洲
Tel:2312279 **********
E-Mail:******@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
主要参考书目
1.梁小民.展。
第四、货币理论的发展。
第五、总供给理论的出现。
第六、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并由此发展为增长经济学。
第七、通货膨胀理论的发展。
第八、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九、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
第十、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并由此形成独立的经济政策学。
*
3.70年代后:非凯恩斯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对抗。新自由主义
①货币主义:(美)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长期中主要影响价格等名义变量,短期也影响实际变量,私人经济具内在稳定性。因此,“只有货币最重要”;主张自由放任。
②理性预期学派:由货币主义发展而来,被称为“货币主义Ⅱ”。(美)卢卡斯和萨金特,认为人们可以做出合乎理性的预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政府干预无效。
③新凯恩斯主义:(美)莱荣霍夫德和克劳沃。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建立在微观基础上。
*
4 . 20世纪经济学的三次革命
第一次:30年代张伯伦垄断竞争革命(1933《垄断竞争理论》);
第二次:1936凯恩斯革命(《就业利息货币通论》);
第三次:70年代卢卡斯理性预期革命。
5 . 经济学的四次综合
第一次:1848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把“看不见的手”同对自由资本主义的“改善”政策结合起来。
第二次:1890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把过去的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结合起来。
第三次:20世纪中叶萨缪尔森《经济学》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综合起来(新古典综合)。
第四次:80年代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把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综合起来,特别是吸收了理性预期思想。
*
三、宏观经济学概况
1.研究的主要问题
2.基本总量
3.五大难题
4.宏观经济理论
5.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6.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
研究的主要问题
(1)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任何宏观经济学都将其作为基本问题。
(2)失业问题。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目的就是消灭失业。
(3)通货膨胀问题。
(4)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问题(“宏观经济学的两个不变的基本问题”托宾)。
(5)国际收支问题。
*
基本总量
(1)国内生产总值(GDP):这是最基本的总量。
(2)总消费:整个社会所有居民消费支出总和。
(3)总投资:整个社会所有厂商投资支出总和。
(4)货币量:不仅影响价格水平(通胀),而且影响整个经济状况。现代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经济。
(5)政府预算盈余(或赤字)。
(6)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占全部劳动力的比例。
(7)通货膨胀率:社会平均物价上升百分比。
(8)利率: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利息的百分比。
(9)汇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交换的比率。
*
五大难题
(1)失业率为何高且多变(因此政府经济管理以充分就业为首要目标);
(2)通胀率为何高且多变(因此物价稳定也是政府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一);
(3)生产率增长为什么缓慢(因此经济增长就成为政府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一);
(4)利率为什么高;
(5)美元汇率为什么坚挺且易变。
*
宏观经济理论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心):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决定。一般用总需求分析和总需求——总供给分析。A、简单的国民收入模型:产品市场均衡。B、IS——LM模型:产品、货币市场均衡。(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C、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产品、货币、劳动市场均衡。
(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3)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4)开放经济理论。
*
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1)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2)工具: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对外经济管理。
A、需求管理:刺激总需求消除失业、抑制总需求制止通胀。
B、供给管理:收入——物价指导政策、人力政策、指数化政策、经济增长政策。
C、对外经济管理: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对外投资政策和协调国际关系政策。
(3)机制和效应:
机制:政策工具——中间变量(如:利率、汇率)——政策目标
效应:
第一、“时滞”,即政策完全发挥作用的时间间隔。
第二、预期,政策的作用受政府及公众的预期影响很明显。
第三、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如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第四、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创始人:(挪威)弗瑞希和(荷兰)丁伯根。“二战”后最有影响的是(美)克莱因。
(1)建立模型: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模型的方程式分为定义方程式(恒等式)和行为方程式(随机方程式)。
(2)估算参数:常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二阶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