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2
文档名称:

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

格式:ppt   大小:898KB   页数:1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

上传人:bodkd 2022/3/12 文件大小:89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第五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侧重研究资本主义制度,其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其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特别要揭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经济关系的实质,揭示资本与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
例如:生产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10年前,平均一个劳动者,8小时可生产8件;
现在,平均一个劳动者,8小时可生产16件。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翻了一番;
但平均一个劳动者8小时所能创造的价值量始终是8小时劳动量;
所以,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平均每单位产品的价值量,由原来的1小时劳动量,。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无关,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2、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交换依据价值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形式
在商品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商品的市场价格以价值为根底,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
〔3〕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②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开展;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消极后果:
第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
第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第三,引起生产比例失调。
〔四〕价值形式的开展与货币的产生
1、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交换和价值形式开展的历史过程,说明了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同时也说明了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1只羊 = 2把斧
〔相对价值形式地位〕 〔等价形式地位〕
〔主动作用〕 〔被动作用〕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2〕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的价值形式。
1把斧子
80斤粮食
1只绵羊= 60尺布
5张兽皮
一定量的其他商品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3〕一般的价值形式
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
2把斧子
80斤粮食
60尺布 =1只绵羊
0·1克金子
一定量的其他商品
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4〕货币的价值的形式
某种商品从商品世界别离出来,并固定地独占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
1把斧子
80斤粮食
60尺布 = 1克黄金
1只绵羊
一定量的其他商品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开展的完成形式,也是商品经济内部矛盾开展的必然结果,货币作为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表达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2、货币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指货币充当衡量各种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尺度。
③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其所有者当作社 会财富贮藏起来。
②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W——G——W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④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于清偿债务、延期支付、或支付工资、租金、赋税等职能。
⑤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职能。
〔五〕简单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
①为自己的劳动;
②是自己的私事〔自主劳动〕。
社会劳动:
①为社会的劳动;
②是社会总劳动〔社会劳动分工体系〕的组成局部。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
1、它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开展进程;
2、它是简单商品经济中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3、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收益,有时能决定他们的命运。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劳动力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