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doc

格式:doc   大小:11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doc

上传人:精品库 2016/11/18 文件大小:1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蔡会文(1908――1935),湖南攸县人。他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将领。蔡会文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湖南秋收起义,随后上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连的党代表;1930年任红军第一军团第三军政治委员,1932年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同年底任湘赣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和红八军政治委员。在领导湘赣苏区的反“围剿”战争中,卓有成效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斗。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以后,蔡会文任赣南省军区司令员,到1935年12月,蔡会文领导游击队出入于犹崇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英勇机智,艰苦顽强,用血汗和生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一、游击湘粤赣边蔡会文率领的赣南省突围部队在油山会师后,由于目标增大,很快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中央分局于1935年4月上旬,在大余的长岭召开了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全体军政干部会议。会上,蔡会文旗帜鲜明地支持项英、陈毅关于“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斗争方针和“分散游击,保存实力”的正确主张,同游击队伍中的盲动主义和悲观失望情绪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使大家增强了坚持开展游击战争的勇气和信心。4月下旬,蔡会文遵照顼英、陈毅在长岭会议上制定的关于分散各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率领赣南军区所属两个大队约300人的红军武装,从大余长岭出发,进入湘赣边的(上)犹、崇(义)区,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犹崇区,位于赣粤湘三省交界处,这里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十分险要。蔡会文率部到达犹崇区后,积极向湘南的汝城、桂东等地发展,并设法派入与湘赣省委取得联系。5月上旬,蔡会文在崇义境内的赤水仙召开干部会议,决定以湘赣交界的东、西边山为中心,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稳固的游击根据地。会议决定成立中共湘粤赣边特委和湘粤赣边游击支队,蔡会文任特委书记兼支队司令员、政委。为了扩大革命影响,牵制更多的敌人,保卫设在北山的南方游击总部机关,支援北山、油山的游击战争,蔡会文率领游击队,深入崇义上堡、思顺等地,发动群众,灵活机动地开展游击战争。崇犹区的游击战争,很快出现了新的局面。崇犹区游击战争的发展惊动了敌人。国民党急忙调广东、江西、湖南三省军队以及周围各县的地主武装,联合向游击队发动大规模的“清剿”。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敌人一方面采取军事进攻,一方面利用叛徒进行政治诱降。蔡会文率领游击支队,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化整为零”和“赚钱就干,赔本不来”的方针,把游击队分成十多人或二、三十人一支的小分队,声东击西,灵活作战,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清剿”。在艰苦的游击战争中,蔡会文率领游击队员,深入各村各寨,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并经常下山打土豪,将得到的衣物、盐、粮等首先分给群众,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游击区不断扩大。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到1935年6月,已经形成了包括江西上犹、崇义、信丰、南康、大余和湖南汝城、桂东以及广东南雄、始兴边界纵横数百里的游击根据地,游击支队也由原来的300多人壮大到1000多人。7月,蔡会文派人到油山,向苏区中央分局负责人项英、陈毅汇报了建立游击区和湘粤赣边游击支队的情况。项英、陈毅指示湘粤赣边特委和湘粤赣边游击支队,依靠现有基础,发展游击战争,并尽快与北山、武功山联成一片。蔡会文接指示后,立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