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
概述和复苏原则
1
第一页,共135页。
窒息新生儿的表现
肌张力低下
呼吸抑制
心动过缓
低血压
呼吸急促
紫绀
肌张力好伴紫绀
肌张力差伴紫绀
2
第二页,共135页。
2011年5月23日中国新生儿135页。
保持体温
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
全身擦干
清理呼吸道在前,擦干在后
拿走湿毛巾
重新摆正体位
24
第二十四页,共135页。
用手拍打或手指弹患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
触觉刺激
25
第二十五页,共135页。
2-26
26
第二十六页,共135页。
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刺激形式
拍打后背或臀部
挤压肋骨
将大腿压向腹部
扩张肛门括约肌
热敷、冷敷、热浴、冷浴
摇动
27
第二十七页,共135页。
评估:呼吸、心率
初步复苏30秒,评价呼吸和心率,
如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或心率<100次/min,进行正压通气。
如有条件,连接脉搏氧饱和度仪,进行氧饱和度监测。
28
第二十八页,共135页。
常压给氧
持续中心性青紫时可应用常压给氧,可用:
气流充气式气囊和面罩
吸氧导管
氧气面罩
使用连接自动充气式气囊的面罩进行常压给氧不可靠
29
第二十九页,共135页。
进行常压给氧
加温湿化(如果给氧时间超过数分钟)
流量约为 5 L/min
在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下给氧,一旦达到目标值则停止给氧
30
第三十页,共135页。
通过气流充气式气囊和面罩进行常压给氧
31
第三十一页,共135页。
通过氧气管常压给氧
32
第三十二页,共135页。
通过氧气面罩常压给氧
33
第三十三页,共135页。
第三课
正压通气
复苏装置的应用
34
第三十四页,共135页。
正压通气复苏装置的应用
课程内容
何时给予正压通气
正压通气时给氧浓度的调节
复苏装置的类型
各种装置的操作方法
正确安放面罩
复苏装置的检查和故障修理
评价通气效果
35
第三十五页,共135页。
正压通气的指征
无呼吸 或 喘息样呼吸
心率<100 次/min
肺的有效通气是危重新生儿心肺复苏步骤中最重要的、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一个步骤。
36
第三十六页,共135页。
正压通气装置的类型
自动充气式气囊
气流充气式气囊
T-组合复苏器
37
第三十七页,共135页。
38
第三十八页,共135页。
T-piece
39
第三十九页,共135页。
复苏设备:安全装置
每一个复苏设备必须具有:
压力表和流量控制阀和/或
减压阀
40
第四十页,共135页。
安全装置: 具有减压阀的自动充气式气囊
41
第四十一页,共135页。
安全装置: 气流充气式气囊有一个流量控制阀,调节它可以得到需要的峰压和呼气末正压 (PEEP)。
42
第四十二页,共135页。
气流充气式复苏囊: 调整氧气流量和气压
© 2000 AAP/AHA
43
第四十三页,共135页。
正压通气时氧浓度调节
近年来国际上做了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足月新生儿复苏用空气死亡率低于用100%氧,因此,2010年美国新生儿复苏指南推荐足月儿复苏用空气。
如果复苏开始用空气,90秒没有改善,氧浓度应当加到100%。
推荐正压通气时应用脉搏氧饱和度仪。
44
第四十四页,共135页。
脉搏氧饱和度仪
2010年美国新生儿复苏指南推荐正压通气时应用脉搏氧饱和度仪。脉搏氧饱和度仪既可测量心率,又可经皮测量氧饱和度。许多研究都证明了脉搏氧饱和度仪在新生儿复苏中应用的可行性。
45
第四十五页,共135页。
脉搏氧饱和度测定仪
46
第四十六页,共135页。
脉搏氧饱和度测定仪
47
第四十七页,共135页。
脉搏氧饱和度仪
新的脉搏氧饱和度仪应用了专门为新生儿设计的传感器,可在出生后1~2min内提供可靠的读数。
脉搏氧饱和度仪的传感器应放在动脉导管前位置(即右上肢,通常是手腕或手掌的中间表面)。
48
第四十八页,共135页。
早产儿复苏的给氧建议
开始正压通气的氧浓度在空气和100%氧之间(建议浓度为30-40%)。
复苏时用空氧混合仪和脉搏氧饱和度仪(用脉搏氧饱和度仪监测氧饱和度,用空氧混合器调整给氧浓度),在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下调整给氧浓度,使氧饱和度逐渐增加到目标值(见下表)。
当氧饱和度超过95%时,停止给氧。
49
第四十九页,共135页。
1-50
生后动脉导管前氧饱和度标准
流程图内显示的生后1~10min的目标值
1 min 60%~65%
2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