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文档名称:

梅毒筛查梅毒病例核查性病病例漏报调查.pptx

格式:pptx   大小:4,557KB   页数: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梅毒筛查梅毒病例核查性病病例漏报调查.pptx

上传人:2112770869 2022/3/13 文件大小:4.4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梅毒筛查梅毒病例核查性病病例漏报调查.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梅毒筛查、梅毒病例准确性核查及性病疫情漏报调查


河北省CDC
1
第一页,共49页。
性病疫情管理的常规工作
季度年度疫情统计分析
性病漏报调查
梅毒、淋病报告病例准确性核查
梅毒筛查数据资料的统计
对性病门诊的管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73-2007)》)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分子:去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辖区内在所调查的医疗机构中,经现场核查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73-2007)》)的病例的数量。
分母:去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在辖区内所调查的医疗机构中,现场核查的梅毒病例的数量。
考核标准:诊断总准确率不低于80%。
一期、二期、三期和隐性梅毒报告病例分期正确率分别不低于75%、85%、90%和90%。
病例数少于300例时,全部核查;报告病例数在300例以上时,采用抽样方法选取核查病例,要求核查病例数不少于300例。抽样方法由各省根据现场情况决定。
18
第十八页,共49页。
梅毒病例统计规则及要求:
要求所有医疗机构报告的每例梅毒病例均需要按表》(见附录1)进行登记,以此作为现场核查的依据。
由市级性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对辖区范围内所有医疗机构报告的梅毒病例进行现场核查。
市级性病预防控制机构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查询当年1月1日至6月30日医疗机构报告的全部梅毒病例数,下载个案数据库存为Excel文件,打印梅毒报告病例个案信息。
由具有相关经验或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到医疗机构现场,将网络直报的梅毒病例及医疗机构梅毒报告病例登记表进行核对(必要时需及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实验室检测结果核对),根据国家梅毒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73-2007)》)及报告要求确定报告病例是否准确。
外籍和港澳台病例不进行核查及统计。
记录下所核查的梅毒病例,计算核查准确的比例。
将现场核查的全部梅毒病例信息录入到Excel表中,建立现场核查数据库文件(医疗机构梅毒报告病例登记表,见附录1、2、3),在10月30日前上报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19
第十九页,共49页。
20
第二十页,共49页。
21
第二十一页,共49页。
22
第二十二页,共49页。
23
第二十三页,共49页。
24
第二十四页,共49页。
25
第二十五页,共49页。
评分方法
(1)国家级监测点梅毒报告病例现场核查准确率得分为:梅毒报告病例现场核查准确率×100。
(2)非国家级监测点地区梅毒报告病例现场核查准确率得分为:梅毒报告病例现场核查准确率×100。
(3)国家级监测点梅毒分期正确率得分为:梅毒分期正确率×100。
各市性病疫情工作质量综合得分为上述3者得分之和。
国家级监测点综合得分为(1)及(3)得分之和。
根据当年各市报告的梅毒病例数进行排序,
26
第二十六页,共49页。
《关于开展性病筛查诊疗机构摸底调查的通知》
一、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级疾控中心、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以及VCT门诊、美沙酮门诊,血站及血液检测机构的登记 。
二、确定具备开展性病诊疗条件的机构或科室,以及梅毒筛查检测咨询服务的机构或科室;
三、各县区疾控中心对开展性病诊疗活动及梅毒筛查检测的机构或科室进行摸底。
27
第二十七页,共49页。
开展性病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具备的条件(同时具备)
(1)具有开设及性传播疾病诊疗相关的诊疗科室,明确皮肤性病科为诊疗、报告性病的科室,或指定泌尿科、妇产科等某相关科室诊疗、报告性病。
(2)实验室经省级或国家级相关机构进行技术和条件验收,并取得了性病艾滋病检测资格。具有必要的梅毒、淋病和沙眼衣原体检测设备,能够开展一项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一项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及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有条件的要开设淋球菌培养或淋球菌核酸检测。
(3)从事性病诊断、治疗、实验室检测、性病疫情报告的人员,定期接受省级相关机构的专业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书。
(4)性病诊断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性病门诊或相关科室首诊医生每诊断一例新发或新诊断的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病例,能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完整、准确收集性病病例报告信息,并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
28
第二十八页,共49页。
各县区至少要有一家二级及二级以上的综合医疗机构提供性病诊疗服务,以方便性病患者就医。
无上网条件的医疗机构确诊性病患者后,应将“传染病报告卡”在24小时内送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人员接到报卡后要在24小时内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