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9
文档名称:

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2).doc

格式:doc   大小:2,468KB   页数:1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2).doc

上传人:taoapp 2022/3/15 文件大小:2.4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2010年会计继续教育学习课程讲义)
目 录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5
第一节 新旧比较5
第二节重点难点解析6
一、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6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等。
  【提示】注意存货概念中的“持有以备出售”。持有存货的目的是直接出售,或者加工后出售。
  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
  。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以外购存货为例
  【注意】
  、短缺等,除合理的损耗应作为存货的“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计入采购成本外,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应从供应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款,冲减物资的采购成本;
  (2)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不得增加物资的采购成本,应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在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
  、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重要性要求。
  【例1】东大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其于2007年1月21日以每公斤200元的价格购买甲材料100公斤,收到销货单位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其中买价为20000元,增值税税额3400元。该批材料的运杂费总计600元,以现金支付完毕。在甲材料入库时,发现实际重量仅为85公斤,发生15公斤的损耗,其中的1%属于合理损耗,其他损耗尚待查明原因。经调查得知,运输工人张某私自盗窃3公斤,其他部分由保险公司理赔。
  购买甲材料时:
  借:材料采购              20600
    Z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
    贷:应付账款                 23400
      现金                   600
  验收入库时:
  在损耗的15公斤中,1公斤(100×1%)为合理损耗,其余14公斤均应由相应的责任人进行赔偿。因此,甲材料的入库成本=20600-200×14=17800(元)。
  借:原材料——甲材料          17800
    待处理财产损溢           2800(14×200)
    贷:材料采购                 20600
  借:其他应收款——张某         600(3×200)
         ——保险公司       2200(11×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800 三、存货发出的计价
  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但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均应调整为按实际成本核算。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商品流通企业发出的存货,通常还可以采用毛利率法或售价金额核算法等方法进行核算。 四、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期末存货的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期末存货按成本计价;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存货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