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试行).doc

格式:doc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试行).doc

上传人:fxl8 2014/10/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试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试行)
1、总则
编制目的
为规范和指导全省范围内的村庄建设整治规划、设计和实施,有效使用国家、地方政府给予的资金补助,保障广大农民筹资和投工投劳的安全性,切实达到整治效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下称《导则》)。
本《导则》所指村庄是指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外的的中心村、基层村以及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仍保持自然村落形态的村庄。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认真抓好村庄整治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力量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村庄整治原则
整合资源、落实“四节”
(1)村庄整治工程应贯彻“土地、材料、能源、设施等各种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剂利用”的方针,提倡自力更生、就地取材、优质高效,少投入、多办事、办实事。
(2)村庄整治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结果,均应充分体现节地、节能、节水和节材的“四节”方针。
因地制宜、分别指导
根据村庄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建设现状、交通区位,综合分析,因地制宜,确定适合当地村庄的整治方式。
区别对待,多模式整治
(1)迁村并点。由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部分村庄选址位置不当,规模很小,特别在山区、半山区,存在零散的散居户和自然村落,环境质量差,缺乏配套设施。对于此类现象,在县域村庄布点规划或村镇总体规划中应综合分析,有条件的应化零为整,向人口相对密集的村庄聚集或另行选址,集中迁建,迁村并点。
(2)旧村原址改造。对具有一定规模,且已有部分公用设施的村庄,应全面分析村庄的建筑质量、建筑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环境状况,应以改造为主,辅以少量的拆迁和新建。
(3)空心村整理。空心村是指村庄建成区中的无人居住闲置房和闲置地片区。空心村形成原因较多,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由于没有规划和设计指导,加之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建筑重数量而不重质量,更新换代快;二是由于土地使用缺乏管理机制,公私不分,公共巷道、主要道路被挤占,加之基础设施配套差,导致生活环境变差,村民外迁新建;三是部分村民以各种方式占用建设用地作为闲置地。
(4)城中村改造。对于迄今仍留存在城镇规划建设区内的自然村落,必须严格按市区或镇区建设规划的规定进行控制、整治和新建。
(5)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
(6)古村落保护性改造。
2、村庄整治内容
村庄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手段和应急措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成部分和必不可缺的初始工作。村庄整治是农村村庄建设初期的必由之路。村庄整治内容覆盖了广大村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公用设施、环境质量保障和安全保障设施,以及村庄风貌的维护等。主要整治内容如下:
公益性基础设施
道路交通设施。包含道路桥梁建设,路面硬化、道路排水边沟、路灯及交通标志,公共停车场、库,自行车(摩托车)棚等。
供排水设施。包含取水、原水输水管线、集中供水站、水塔(高位水池、高位水箱)、配水管网等供水设施,包含街坊雨水收集井、雨水收集管、雨水排水主管(沟)及支管(沟)。
电力供应的变配电设施,输电线(缆)架空或埋设。
有线电话线(缆),有线电视、卫视天线等通迅线缆及设备的配置等。
天然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及设备的应用。
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
村委会(居委会)或村民小组(居民小组)管理用房、党员活动室、村民休闲社交活动用房及室外场地。
托儿站、学前班、初级小学代培点的配置。
邮件收发、汇款、储蓄、电报长话、传真等业务的代理点。
医治轻微疾病、开展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的卫生室。
购买生产资料、副食及日常生活用品的代理点。
晒谷场。
村民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村民寝居用正房、厨房,堆放生产工具及生产资料等用途的耳房。
畜禽舍圈、室外厕所、沼气池、水井、围墙、室外地坪。
环卫设施
生活污水收集井及支管(沟)、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排水沟渠或排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
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及处理。
非水冲式公厕、禽畜饲养场的环境卫生与粪便无害化处理。
防灾减灾设施
防洪堤、截洪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