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 国 民族民俗
—北方 民族民俗
第三节 北方少数民族民俗
朝鲜族
满族
蒙古族
回族
维吾尔族
一、朝鲜族
1、朝鲜族的分布: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在黑龙江省、辽宁
三、蒙古族
1、蒙古族的分布: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部分分布在东北、西北地区。
2、蒙古族的语言文字: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至今仍在使用传统的蒙古文。
3、蒙古族的宗教:
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自17世纪初开始信奉藏传佛教。
4、蒙古族的文学:
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
5、蒙古族的房屋:
蒙古包是牧区蒙古族的传统住房,由细木杆编成网状圆形围壁和伞状顶架,以及圆顶天窗,外部围以厚羊毛毡,包内地上铺毡子和地毯。蒙古包易于装拆搬迁,很适合牧民的生活。农区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
6、蒙古族的饮食:
蒙古族饮食大致分三类:即粮食、奶食和肉食。农区与汉族大体相似。牧区主要是奶食和肉食。奶食俗称白食,有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等食品和奶茶、酸奶、奶酒(又名蒙古酒)等饮料;肉食俗称红食,以羊、牛肉为主。蒙古族人热情好客,用手抓羊肉和清水煮全羊款待客人。忌讳吃虾、蟹、鱼、海味等食物。
7、蒙古族的服饰:
服饰大体可分为首饰、长袍、腰带、靴子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首饰是蒙古族妇女用于头上的装饰品,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制成,逢年过节,喜庆宴会,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牧区女子多用红、绿等色的长绸子把头缠上。男子冬季多戴尖顶大耳的羊皮帽,夏日多戴前进帽或礼帽。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爱穿长袍。这种袍子宽大袖长,下端左右一般不分岔,领子较高,钮扣在右侧,领口、袖口、边沿常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腰带是穿蒙古袍所必备的。靴子尖稍向上翘起。
蒙古族男女老幼都 喜爱穿长袍,称蒙古袍;系腰带;蒙古靴。
首饰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制成,逢年过节、喜庆宴会、探亲访友时使用
8、蒙古族的节日:
蒙古族主要的传统节日除过春节外,主要是“那达慕”大会。每年7、8月间,蒙古族人在草原上都要举行欢庆丰收的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和游戏之意,起源于古代“祭敖包”的仪式。祭敖包是蒙古族最隆重的祭祀。“那达慕”大会上举行传统的摔跤、赛马、马术、射箭、赛骆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歌舞表演。
“那达慕”是蒙古语音译,意为“游戏”或“娱乐”,流行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蒙古族聚居地区。
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
9、蒙古族的文娱:
蒙古族能歌善舞,传统乐器是马头琴,表现力非常丰富。
10、蒙古族的礼貌习惯:
农区及城镇接待贵客中至亲要以酒菜礼待,席间还用哈达托酒盅向客敬酒。隆重迎送有敬献哈达的礼节,客人相见互相递鼻烟壶。
献哈达
交换鼻烟壶
11、蒙古族的礼貌习惯:
蒙古族古昔有拜火的时禁止用刀接触火或在火旁拿斧子砍东西。
忌讳坐蒙古包的西侧或西北角,睡和坐时忌脚伸向西侧或西北方;不能在火盆上烤脚;赠送礼品忌单数;有产妇或病人,忌接待客人来访 。
蒙古族的守门狗和猎犬禁止外人打骂
四、回族
1、回族的分布:
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要聚居区,其次是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区。北京的牛街和宁夏的纳家户就是著名的回族聚居地。
2、回族的语言:
回族由于长期和汉族杂居,逐渐习惯于以汉语作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但在日常用语和宗教活动用语中夹杂着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词汇。
3、回族的宗教:
回民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也称为清真教。在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用于举行宗教活动,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
4、回族的服饰:
回族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回族群众普遍戴白色或黑色无沿小帽,亦称礼拜帽。礼拜帽是该民族服饰的标志。西北地区的回族男子外穿西式长大衣;妇女穿中长大衣,戴披肩“盖头”,遮住两耳、脖子和头发,只将面孔露出。
礼拜帽
盖头
5、回族的饮食:
回族的传统面食是油香和馓子,肉食有烧羊肉、牛羊肉夹馍等。根据《古兰经》规定,回族人只吃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的肉,食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