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后的住“死死地护着〞、“眼含热泪〞体会,誓死护卫学生、令人感动、震撼〕 〔2〕“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我们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抓住“飞身扑倒〞体会,奋不顾身〕 〔3〕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3
〞〔抓住“生死攸关〞释义并体会,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4、我们发现,这几段话中都没有直接描写谭老师的壮举,而是选取了别人说的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5、小结:灾难来得突然,谭老师时间没有留下更多的言行,但是别人的语言评价可以从侧面衬托出谭老师的英雄形象,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让我们再次品读这些精彩的片断,分角色朗读8——10自然段。 五、品读“最后的姿势〞 1、过渡:那个每天早早起床,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带她散步的好父亲不在了;那个讲课绘声绘色、妙语连珠的好老师不在了;那个在操场上看到一颗小石子都会捡起来,生怕学生玩耍时受伤的谭老师永远离开我们了,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却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2、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齐读〕〔板书: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3、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姿势呢?把课题中的“最后〞换个词。〔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恪尽职守的姿势,舍己为人的姿势,护卫学生的姿势,大爱无私的姿势、生命的姿势……〕 4、读了这篇文章,老师也深感震撼,写下了一段话。 出示:最后的姿势是恪尽职守的姿势。灾难来临之际,谭老师想到的是学生,忘记的是自己。他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承受住千钧重压,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条年轻的生命。地动山摇,楼房坍塌,谭老师依旧坚守在他深爱的教育岗位上。师恩难忘,大爱无私,谭老师用自己51岁的珍贵生命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和伟大灵魂。 请你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来不及就作为课后作业〕 5、谭老师用这最后的姿势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爱与责任〕 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爱与责任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衬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衬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 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
2、这是一位多么可敬的老师,就让我们为他深深地鞠一个躬。〔全体师生鞠躬〕那么,谭老师究竟有什么可敬之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与谭老师来个零距离接触。 二、共同学习,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出示自读要求: 自读课文,透过字里行间,感受谭老师的可贵品质,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⑴谭老师告诉学生们“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出示,生读〕 师:这是谭老师的言传,是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为下文危难之时他坚决的抉择埋下伏笔,他这样做,不是偶然的,与他的人生追求,平时对学生的殷切希望息息相关。 ⑵突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透过这三个叹号,你明白了什么?〔读出情况危急〕 ⑶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⑷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在文中找出与这一句想照应的句子。 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这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表达了在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以学生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