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社会心理学章社会行为.ppt

格式:ppt   大小:1,144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社会心理学章社会行为.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3/16 文件大小:1.1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社会心理学章社会行为.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社会心理学章社会行为
现在学****的是第1页,共26页
第五章 社会行为
第一节 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第二节 人类的侵犯行为
第三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第四节 责任分散理论
现在学****的是第2页,共26页
用,环境则起着另一种作用,二者的协作是构成有机体的重要前提。
  
弄清遗传与环境对人类行为的作用问题对心理学的发展有指导意义。它有助于我们对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有个清楚的认识。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与遗传技术的进步反映了生物遗传因素在心理学发展中的地位受到重视,人类的任何一种行为特征都与遗传有关,都有它的生理基础,也都在某种程度上与一定的脑功能相联系。
现在学****的是第9页,共26页
第二节 人类的侵犯行为
一、侵犯行为概述
1、侵犯行为
是一种有意违背社会规范的伤害行动。这种伤害行为可以是实际造成伤害的行动或语言,也可以是旨在伤害而未能实现的行为。
侵犯行为的界定(教材更正)
1. 必须是一种行为,不是意图,尽管这种行为伴随意图。
2. 效果上,可能是反社会的,也可以是亲社会的。如
3. 侵犯必须伴有侵犯的情绪,比如愤怒。
现在学****的是第10页,共26页
二、侵犯行为的生理基础
1)“杏仁核”,刺激活跃--暴戾;神经受阻--温顺。
2)复合***,本身对侵犯有抑制作用;当这种物质的生成受阻,侵犯行为增加。
3)遗传关系与童年期受虐。
现在学****的是第11页,共26页
三、影响侵犯行为的社会因素
(一)兴奋转移-挫折—侵犯理论(挫折是对行为后果的阻碍)
玩具实验结果发现:玩玩具的时候,实验组比控制组的行为更具破坏性,将玩具摔在地上,往墙上砸,或是踩踏玩具。
结论:挫折感越大,导致的侵犯越强
替代性侵犯: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对方抗衡时,不能够直接实施在引发挫折感的对象身上。
两种类型:侵犯对象的替代---侵犯类型的替代
(二)文化与侵犯 在本质上,文化影响不是决定侵犯行为是否发生,而是文化规范了侵犯行为的表达方向。媒体暴力、视频游戏
现在学****的是第12页,共26页
四、影响侵犯行为的个人因素
1、人格特质 A型人格有竞争意识,更能为成功而奋斗;有时间紧迫感,行事匆忙;遇事特别容易生气以及攻击性比较强。研究发现:A型人格对极其微小的烦恼都会“表现出对抗、暴怒、粗鲁、乖戾、批评和不合作”。B型人格行事从容的、不容易发怒。
2、敌意归因偏差
当我们的归因有偏差的时候,通常把他人的动机归因做出恶意归因,继而可能做出报复性的侵犯行为。可能是情境不明确,信息不清晰。
3、性别
男性比女性更具有侵犯性。男性的攻击多为身体侵犯,而女性的攻击多为言语侵犯和其他间接的侵犯行为。
现在学****的是第13页,共26页
五、影响侵犯行为的情境因素
1、天气
1)空气污染、夏季,暴力犯罪最佳
2)温度38-41度侵犯行为增加,超过41度,降低。
2、线索 武器效应、黑色等
3、《乌合之众》去个性化,个人在群体中自我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现象。个人的行为会较少受自己的个性支配,责任意识会明显丧失,而倾向于跟随整个群体的状态。如,新疆***。
4、社会赞许与模仿--观察学****社会学****理论(班杜拉 )
通过强化****得侵犯行为 因做出攻击行为而获得奖励(表扬、奖励、关注),导致攻击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大。
现在学****的是第14页,共26页
六、愤怒情绪与侵犯行为
七、侵犯行为的分类
1. 方式,侵犯可以分为言语侵犯和动作侵犯。
2. 动机,侵犯可以分为报复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
3. 指向性,还可以分为公然侵犯和关系侵犯(间接侵犯、心理欺负-离间、造谣、威胁。)
现在学****的是第15页,共26页
八、减少侵犯的方法
1、惩罚 威慑作用。《犯罪心理学》惩罚抑制明显侵犯,刺激隐性侵犯。
2、减低挫折感受
3、替代性攻击(宣泄),日本--情绪宣泄室
4、教育
5、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6、移情能力培养 移情是指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即能够体察到他人的情绪状态,并产生共鸣。
7、懂得自己的角色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
现在学****的是第16页,共26页
第三节 亲社会行为
一、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 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它主要包括分享行为、捐献行为、合作行为、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同情行为等。
包括:助人行为与利他行为(助人行为更宽)
助人行为特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
根据动机性质,分为两类:
一类助人行为是无个人动机,不期望回报,即利他行为 ;
另一类助人行为具有个人意图。
现在学****的是第17页,共26页
二、对利人与助人行为的理论解释(原因)
(一)社会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