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期初教材分析
天宁区教研室 邓炜
全册教材内容及课时安排
空间与图形领域
---《认识图形》------3课时
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1课时
4. “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算一算,再比一比、议一议,让学生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
 四、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提问: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请大家帮忙解决。
要求: 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个数学故事,并试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教学要求:
整体感知每种图形的形状,形成初步的表象;
能识别各种图形,在常见物体上找到这些形状的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能用简单的方法制作这些图形,初步感受图形的变换。
不要求细致研究图形的边和角,也不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编排特点 (P16页)
先利用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引出平面图形,借助立体图形作为工具描画出平面图形
再分类整理,把相同形状的放在一起
抽象出其平面图形,给出几何名称
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认识平面图形的特点(教科书第17页想想做做第1题),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
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辨认出这些平面图形,并能进行表述(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建议
选用合适的形式呈现新知
联系生活运用新知
在活动中巩固新知
由体“剥离”出形(长方形、正方形、圆)
在活动中变出新的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数学活动线索:
找出体——观察面——想象形——画图形—— 给名称——找实例
这种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活动线索:
折纸或拼图——制造出新图形——给名称——画图形——找实例
这种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小明和小红玩拼图游戏。
小明用长方形拼,需用8块(如图)。
想一想,小红用这样的三角形拼,需要多少块呢 ?
参考练习:
小魔术
1、添上一条线,使下图变成两个平行四边形。
2、添上一条线,使下图变成两个三角形。
3、添上两条线,使下图变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同时拼出下面的两个图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认图形》教学设计参考(无锡堰桥中心小学 浦玉宇设计)
一、 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我们是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个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 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1) 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 (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上有好几个面。
布置操作: 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2) 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你能把这个面的样子在纸上画下来吗?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3) 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你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4) 揭示名称。
想像: 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 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做长方形。
 (5) 找一找。
手中的长方体上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1) 谈话启发方法。
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2) 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3) 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 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做什么呢?
概括: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