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育的目的读书感悟
2
用心体悟教育的真谛
——读《教育的目的》有感
《教育的目的》这本书,我读了两遍。初读时,就被怀特海的一些观点深深地震撼了。再次阅读时,我结烂的色彩。
三、知识与智慧和文化
众所周知,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文化的人。那么,知识等同于智慧和文化吗?当然不是。在读过这本书后,我对知识与智慧和文化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有一种定义认为,知识就是经验的固化。比如在经验中你会发现一些现象,这些现象不是偶发的,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那么这种解释就构成了一条知识,这条知识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成为知识以后,就是经验的固化。怀特海所说的知识,是这种经验的固化。我们也可以说知识是凝固的经验。而智慧则是运用知识来理解自己目前的处境、情境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能力。可见知识并不等同于智慧,智慧高于知识。智慧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运用的能力。怀特海在书中说:
6
“随着智慧的增长,知识将减少,因为知识的细节消失在原理中。”在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新的情况会不断地出现,会不断印证、补充学生原有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可以说:“万变不离其宗。”在这里,智慧是宗,知识是变化中的细节,既然掌握了宗,就没必要再记那些细节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所有孩子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才。
同时,知识并不意味着文化。文化是一种思想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而绝不是支离破碎的信息或知识。我们要培养的是一既有文化又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是基础,文化则引领他们进入更高远的境界。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导致我们的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他们失去了对美的感受,他们变得冷漠、自私、缺乏责任感……这一切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慢慢渗透美育和道德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成为既有文化又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
6
四、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文化的人——初中分校的自然、艺术学科
为了使学生们成为一个有文化、有审美情操、有高尚情感的人,我在筹建初中分校的过程中,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与研究。最终,我对初中分校的学科文化建设有了一些初步的设想。
自然科普学科的课程开发
初中分校开设的自然科普学科打破了学科间的箱格化,在整合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自然科学的知识背景,为他们更好的认识大自然和世界做充分的准备。此时,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就不仅仅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和信息了,它向学生们展现出一个完整的科学世界。在这个自然科学的世界中,学生们可以体验到大自然的美与其中饱含的奥秘。同时,我们的自然科普学科培养学生的科普兴趣、增强学生科普意识、争取向解决“钱学森之问”不断地迈进。近年来在中国的教育中,鲜少培养出富有创造力、富有智慧、对自然学科充满探索激情的孩子,我们在初中分校所开设的自然科普课程旨在培养出一些在科学方面有创造力,充满智慧的学生。
2、艺术学科
艺术对于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使我们学会审美,它使我们拥有高尚的情感体验,它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深奥高远之境。在初中分校的艺术学科课程建设中,我力求
8
落实好音、体、美学科的跑班制,让学生在这些班级中体验艺术的美,在耳濡目染中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初中分校实行了跑班制,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此外,我会尽快创建分校的合唱团,舞蹈团,管乐团,吸引广大学生加入这些社团接受专业的训练。使学生们能够在这些社团中充分地受到艺术的熏陶,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在这种浓厚的艺术氛围中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最终成为一个有着高尚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的人。
五、校园文化建设
在对学科文化建设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索。我想,仅仅关注某些学科的课程建设不足以将学生们塑造成一个有智慧、有文化的全面发展人才。只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够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初中分校会秉承丰台二中的“MVVSS”, 确保每一个生命如其所是的发展。最终,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属于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孩子,人人都能学会一项运动项目并因此而拥有健康;人人都能学会一项艺术项目并因此而高雅;人人都能学会一项技术项目并因此而痴迷创新;人人拥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人人拥有多元发展的舞台,人人享有民主生活的权利;我们的教师不是根据分数和锦标,而是根据品德和性格来评判一个人;我们的毕业生不仅能够考入理想的学校,而且可以拥有仁、识、知